|
|
|
|
|
2009-03-17 本报记者:丁锡国 张晓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一个良心抵得上100条不能改革的理由!”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但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信念执著。 因为他的积极推动,自2007年年底开始,山东省以高中教育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地方和学校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导致的恶性竞争行为。他开设的博客因此热得烫手,从2006年4月至今年2月,点击量已多达500多万次,评论超过10万条。有的文章,跟帖多达上千条。 作为一系列改革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张志勇日前向记者袒露了心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突出,但仍存在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始终没有在实践层面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我国教育法律和教育方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但这一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教育的极端功利性使教育背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国民素质教育成了单纯的升学预备教育。本来应该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却无奈地选择了“升学为要”。 今天的教育,在升学率这个数字背后,牺牲了多少孩子,丢掉了多少孩子,很少有人关注;有多少孩子给所谓的尖子生陪读,有多少孩子在道德、心理层面存在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办学者考什么教什么,怎么有利于提高分数怎么教。教育不应该太功利,升学应是教育的一个自然结果,而不应像现在这样,牺牲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换来一部分人上大学,而一部分人却被淘汰。我们的孩子苦得没有道理,苦得没有价值。这是山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现实背景。 改革当然会遇到很大阻力。一位高中校长对我说:作为高中校长,我们何尝不想推进素质教育,何尝不想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我们何尝不知道中国教育这样办不下去没有希望!但我们面临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只要政府作为,统一行动,就会赢得全体校长、全体教师的拥护。 改革要付出代价,教育改革有这困难,那困难,但看看今天的教育现实,看看孩子们,一个良心能抵得上100条不能改革的理由!在加强教育监管、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教育系统到了应该抓好自己该管能管的事情的时候了!素质教育多年来没有突破,不能怪家长,不能怪学校,也不能怪县市政府,因为他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无能为力。在素质教育问题上,真正大有作为的是省级以上政府。 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这一变革涉及到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一是推进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价值观的调整。这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彻底实现的。二是可能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调整。不能不说,升学率与一些人的“官帽”相联系,一些地方教育管理者还在以升学率论英雄、论政绩。三是涉及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方式的调整,要把规范管理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把实施教育行政问责制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四是涉及到全省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仅仅依靠讲授和让学生作题是不行的,仅仅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 为启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2007年整整一年,我们都在调研、规划、制定方案,召开了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座谈会,利用各种机会征求大家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性、历史性的课题。我们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整个素质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我们有三个目标:一是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尽量让每所学校都能达到政府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二是让每所学校都全面实施课程方案,包括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把周末、节假日还给老师和孩子等等。三是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有信心、也必须推进到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