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近海经济区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近海经济”模式跃起辽东半岛
    2009-02-27    林强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下,兼具沿海与腹地经济优势的辽宁近年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开放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率先崛起两大振兴举措,全力打造“海上辽宁”。沈阳市辽中县利用近海地区连港口、接腹地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近海经济”概念,建设沈阳近海经济区,把沈阳老工业基地多年来集聚的势能引向海洋,实现了沈阳转身向海的夙愿。
  沈阳近海经济区成立一年多来显示了独特的吸引力,现已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已开工达60%以上。沈阳近海经济区已被辽宁省确定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近海经济与近海模式应运而生

  “近海经济”是介于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两者之间的一种创新经济类型。从狭义上讲,距离港口100公里范围之内的地区各种生产要素的汇聚、整合、优化构成近海经济;从广义上看,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优势互补,腹地经济与沿海经济良性互动,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充分融合,在互补、互动、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经济或外向经济统称为近海经济。
  “近海经济”概念的提出,对沈阳来说,改变了老工业城市的性质,其战略意义有三:一是使沈阳由原来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内陆城市,变成了区域性近海城市,或者叫做“近海内陆城市”,从而实现了由内陆经济向海洋经济的转变、由黑土文化向蓝海文化的转变;二是进一步拉近了沈阳陆港与辽宁“五点一线”港口群的距离,使辽宁各港口、特别是营口港成为沈阳的出海口;三是实现了“六大战略”的结合,即实现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五点一线”开放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和东北亚经济合作战略的有机结合。
  所谓“近海模式”,即港腹联动模式。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作为腹地,以营口港、大连港为代表的辽宁港口群作为出海口,实现腹地经济与港口经济的协调发展。这种模式可以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功能互补,既发挥了沈阳近海经济区对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同时又发挥了港口经济的扩散功能;二是产业互动,港口与腹地间可以顺利实现商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包装等各生产流通环节或产业之间的迅速转换和良性互动。

  近海经济区构筑“钻石节点”

  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近海经济”自提出以来,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概念变成规划,由规划变为实践,由实践变为现实。作为其最佳载体的沈阳近海经济区建设被称为“连接腹地和沿海的钻石结点”。
  沈阳近海经济区行政隶属于沈阳,位于辽宁中部,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依托沈阳母城和营口港,服务辽宁中部城市群,辐射环渤海经济圈,面向东北亚,建设辽宁近海产业基地、中国近海经济示范区。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沈阳近海经济区目标定位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全力打造“东北新港、渤海新岸”。
  随着“一区、两轴、三城、五园”空间布局的形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投资84亿元的中钢集团废旧金属加工项目、投资35亿元的美加工业园、投资10亿元的营口港务集团近海物流港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引进,仅一年时间,沈阳近海经济区就被评为“新沈阳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打造“东北新港、渤海新岸”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决策的推进,沈阳吸引了世界各国投资者的目光,形成了“洼地”效应。人流、物流、资本流的涌入,使以沈阳为核心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构想变为现实必然。沈阳近海经济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具有六大明显优势:

  配套“半小时”——装备制造配套产业优势明显。由于与沈阳铁西新区地缘相接、产业相融,在“半小时”内完全可以搭建物流服务平台,为沈阳机床、沈鼓集团、北方重工等大型制造业企业提供原材料、产成品的物流服务,方便企业开展深加工。

  节约“一日游”——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通过保税物流中心(B型),企业可以自行在属地报关,实现出口退税,之后将货物直接运达港口离岸。

  红利“满载归”——物流利润空间巨大。统计显示,东北地区的物流成本占整个生产企业成本的20%至25%。

  运量“倍增加”——物流需求增速迅猛。未来几年东北三省进出口额将逐步加大,超过千万美元。

  道路“八城通”——便利交通优势明显。一小时经济圈内,覆盖鞍山、盘锦、抚顺、营口等八大城市。3至5小时经济圈内,覆盖辽东湾、渤海湾及山东半岛各大港口,通达黑龙江省及东北亚各国。

  政策“多级送 ——省市政策不断叠加。沈阳近海经济区是省级开发区,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除享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及沈阳市扶持企业政策外,还是沈阳惟一享有辽宁“五点一线”优惠政策的经济区。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论为指引,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瞄准“东北新港、渤海新岸”。当前发展思路是重点构建“三大体系”,即利用沈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特殊政策优势,搭建保税物流平台,形成“大保税”体系;借助沈阳中心城市的特殊聚集优势,搭建物资集散平台,形成“大市场”体系;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大通关”体系,联通东北腹地,辐射环渤海。

  相关稿件
· 第六届中外货代物流企业洽谈会将举办 2009-02-26
· 国务院通过有色金属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02-26
· 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呼之欲出 十企业建言献策 2009-02-25
· 物流业挤进十大规划地产“出局” 2009-02-25
· 全国出口加工区今年将全面拓展保税物流功能 20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