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发(胡冠华
摄) | 记者在江西省新建县松湖镇农村采访发现,基层党委和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得到返乡农民工的肯定;一些返乡农民工对政府和企业的困难表示理解,并表现出一种同舟共济、有困难一起扛的可贵精神。同时,一些农民工返乡后因久未就业焦急无奈,对未来心存担忧。
“企业搞好了,就业才有希望!”
松湖镇仙亭村农民工夏小燕今年22岁,在外打工已六年。2008年8月,她被上海的一家针织企业裁员返乡。如今她在镇上的一家企业就业,每个月收入1000多元。她说,以前在上海打工每个月也就1000多元,但花钱的地方多,根本存不到钱,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挣一元存一元,自己挺知足的。 夏小燕说,经历过企业裁员,现在最怕的就是企业经营不好又裁人,自己最盼望的是稳定就业,只要有班上,钱少点也不要紧,希望政府对当地的一些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她说:“企业搞好了,我们农民工就业才有希望。” 松湖镇镇长朱小亮说,松湖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3万余人,外出务工人员约为5000人,截至目前,全镇回流农民工超过300人。 2008年6月,33岁的松湖镇汪家村农民汪小毛从浙江返乡,如今她在当地一家企业就业,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 她说,以前在外打工月收入也就1000多元,一年才回家一次,孩子都没法照顾,去年返乡回家一看,九岁的孩子作业做得一塌糊涂。如今在镇上的企业上班,还能照顾家里,打工收入也增加了,还是回家就业好。 新建县委组织部长谭三国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农民工就陆续返乡,为此,县委组织部迅速在全县启动党员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对返乡农民工登记造册,并广泛搜集岗位,一批返乡农民工被推荐就业。
“政府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
一些农民工在地方政府的帮扶下返乡创业,有效带动就业。松湖镇港北村返乡农民工余彦彬2008年8月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创办了一家为电脑商做配套产品的小企业,解决了26位返乡农民工就业,产品供不应求。谈及创业的感受,他对政府提供的无微不至的服务赞不绝口。 2008年5月,余彦彬被北京一家IT商务代理公司裁员返乡,回到家无所事事,心情失落。他说,当初上班时凭业绩一个月能拿一万多元,回到家一分钱也没有,备感煎熬。 2008年6月中旬,正在余彦彬彷徨的时候,松湖镇镇长朱小亮同村里的支部书记找来,问他能不能利用掌握的人脉创办一家企业。一番考虑,余彦彬决定利用自己在外打工九年积累的业务关系,创办一家生产电脑提包的小企业。 镇里得知他的想法后,立即协调当地农信社贷款五万元,并安排镇个私办工作人员余佑根帮他办理税务、工商等证照;村里也腾出一套村民不用的房屋免费提供给余彦彬做生产车间。 新建县委组织部长谭三国说,2008年12月,为解决余彦彬创办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县委组织部又协调劳动保障部门为其提供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余彦彬说:“房租、税收都是免的,政府还提供贴息贷款,企业一个包的生产成本比沿海的一些企业低两元,政府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他说,有各级干部尽心尽力的帮助,企业经营会越来越好。 如今余彦彬的企业每月生产电脑包4000多个,而其每月拿到的订单超过一万个,产品供不应求。他说,下一步自己准备利用政府的贷款再买些机器,扩大生产规模,解决更多的人就业。 松湖镇镇长朱小亮说,镇党委要求镇干部及时了解各个村的返乡人员情况,对有意向和实力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开展“一帮一”的联系指导鼓励创业。在政府的鼓励和帮扶下,镇里一些返乡农民工相继办起了皮革厂、食用菌厂和养猪场等。
“没有手艺,工作挺难找的!”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返乡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农民工表现出无奈的情绪。 余勇是松湖镇港北村农民,今年24岁的他已经在外打工六年。2008年5月,由于所在的广东企业不景气,他被迫返乡。他说,自己原来在广东一家水泵厂跑销售业务,靠的是磨嘴皮子赚钱,回到家一呆大半年过去了,还没有找到工作,真的挺着急。 “没有手艺,工作挺难找的!”余勇说,自己在外打工多年,不想再回家种田,县政府为返乡农民工开办了两次专场招聘会,自己都去过,但由于没有什么特长,没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我想学点电工修理方面的技术。”余勇说,像自己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各地不少见,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结合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展培训推荐就业。 谭三国说,为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县委决定今年将安排1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企业新招员工的免费技能培训,同时采取送岗进村,送培训下乡,实现返乡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的岗位对接,帮助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