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农村住房,让耕地不再“吃紧”
探寻土地供应缺口的新思路
    2009-01-23    本报记者:葛如江 杨玉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健 摄

  中央提出今明两年投资四万亿元加快一批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建设,以进一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土地供应能否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能否守住?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记者日前在安徽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整理办法,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缺口与富裕农民提供了新思路。

村庄建设缺乏规划 农村住宅浪费严重

  安徽省长丰县杜集镇杜集村的一个小自然村上,有20多户人家,走进村里,记者看到这里的住宅都已十分破旧,好几户农户的门锁都已上了锈。村民告诉记者,这些人家在外打工都好几年不回来了,房子都要倒了也没人问。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调查的资料显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镇村建设规划,尤其是村庄建设规划明显滞后。77%的被调查农户建房没有统一的规划,占用农田建房、沿路建房、在水塘架空建房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土地浪费。极个别自然村庄占地三四百亩,仅居住几百人,人均占地近1亩。
  安徽省庐江县盛桥镇最近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对一些自然村进行了搬迁安置。记者在该镇陡岗村的一个自然村看到,这处自然村共19户农户,占地65.7亩,户均占地3亩多。镇党委书记张晓赫说,全镇农户人均住房占地0.3亩,户均占地超过1亩,加上家前屋后的荒地,在一个村庄中农民住房平均占地在1.5亩以上。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正河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对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抽取了16个村庄8330户农民家庭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村庄内空闲地、破旧宅基地共有670宗,面积为34万多平方米,占调查宅基地总面积的18.6%。
  张正河教授说,在全国2.4亿亩村庄建设用地中,“空心村”内老宅基地闲置面积占10%至15%,宅基地的闲置使大量的可耕土地被白白浪费。

宅基地面积超标普遍存在

  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候,因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居住用地总量一定会相应减少,土地得到节约使用和集约配置。但是,目前我国却出现了一种相反的情况。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教授介绍,1978至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从17.9%增长26%,年均增长0.93%,其中1996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1.3%。正是在城市化增长最快的这后10年中,全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23亿,人均宅基地面积却从0.29亩上升到0.34亩。在这10年全国共增加的100万亩村庄用地中,新增宅基地就占了约80万亩。
  关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面积,中央有关部门早就出台了“一户一宅”的土地面积限额政策,各地政府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一户一宅”的使用面积进行了测算和确定。安徽省政府的文件规定,农户住房140至160平方米。
  但是,由于现行宅基地制度实行福利性分配,这种本质上属于按需分配的集体公共产品,很难有效制约农民家庭要求无偿扩大宅基地的冲动,宅基地面积超标和“一户多宅”的情况普遍存在。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根据北京市郊平原镇2006年的调查,合计违规超占面积占宅基地总面积的59%。
  韩康教授说,对于目前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的闲置状况,现在还没有完整统一的数据资料,根据看到的一些省市和县级单位的调研材料,约在10%至15%之间。这样,即使按照10%的较低估算,全国两亿亩农村宅基地中也有近2000万亩处于闲置状态。在我国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的发展形势下,这是一个巨大资源浪费。

积极探索宅基地整理 最大限度挖掘可用耕地潜力

  安徽省农村政策问题专家刘奇说,淮河、长江流域相对黄河和东北地区,村庄散乱现象十分突出。他认为,村镇规划与建设面临的主要政策约束是土地调整问题。由于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农村建设用地空间极小。对此,国家和省应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政策。在保护和节约用地的前提下,把村镇规划与建设用地调整问题纳入国家、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允许以县或乡镇为单位实现占补平衡。
  据记者调查粗略估算,全国大约65万个行政村,如果进行土地整理集中安置农民住房,可以腾出不少耕地,如果一个行政村能整理出100亩土地,理论上讲全国就能整理出6500万亩土地资源。但也有人认为,即使把农户集中安置了,一是要考虑安置点是否适应农民的生产生活,二是房子搬了,村庄中有大量的树木,搬迁后的村庄能否整理成可耕地,值得探讨。
  在一些发达地区,村庄搬迁和整理的难度超过了欠发达地区。扬州市邗江区委农工办副主任张伯达说,邗江区164个行政村有3500多个村民小组,近33万人口,共有自然村庄6500多个,有的自然村庄甚至只有几户居住,布局分散、建设凌乱。目前,邗江区农民住房楼房率已达80%左右。随着最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通村通组公路硬质化比重明显提高,水、电、有线电视改造等也基本结束,农民现有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今后实施社区集中居住,搬迁难度极大,建设成本无法估量。农民告诉记者,既然水、电、路和有线电视都通到了家门口,何必再搬迁到新的地方去呢?
  刘奇说,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可以开辟大量新耕地,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公共设施建设成本。
  在这方面,安徽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做了探索性的工作。2008年2月,合肥市政府批准肥西县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两个,即官亭镇马河湾村、丰祥村项目,严店乡苏小村、西郑岗村项目。这种打组合拳,整体推进在安徽省是首次,每个项目不低于一万亩,两个乡镇涉及四个行政村,88个村民组。项目区建设规模3.3万多亩,通过整理后可新增耕地4500亩。
  按照规划,肥西县计划将88个村民组的农民住房全部搬迁到中心村和集镇上集中安置,政府给予农民住房拆迁安置补助。农民住房搬迁拆除后还田,再对整个农田的道路、沟渠和村庄进行统一整理,使小田成大田,最终田成方路成网,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规模化经营。

  相关稿件
· 保护耕地重在保护农民土地权 2009-01-07
· 鹿心社:新增投资用地不触碰“耕地红线” 2008-12-04
· 新土地规划6项约束指标保护耕地 2008-10-31
· 全国耕地保有量2010年要保持在18.18亿亩 2008-10-24
· 明年起非农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