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楼市“肠梗阻” 迎来消费“新井喷”
鞍山房地产“风景独好”的背后
    2009-01-16    本报记者:陈光明 王炳坤 洛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尽管全国房地产市场仍普遍深陷寒冬时节,辽宁鞍山却打出了一口热浪袭人的楼市温泉。记者近日在鞍山首届冬季房交会上了解到,2008年12月28日开幕的本届房交会,前五天吸引了20余万市民前来选房、购房,销售商品房8500套,平均每天销售商品房1700套;至10日结束,房屋成交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成交额超过36.08亿元。

  百姓自住需求很旺盛

  记者在本届冬季房交会上采访时发现,市民购房意愿很强烈。52岁的鞍钢工人老陈说,他们一家三口,孩子上大学,至今住在一处48平方米的居室内。如今他们打算用积蓄买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新房,改善一下住房条件。
  从外地来鞍山工作的小赖领着女朋友,穿梭在房交会的人流中。他告诉记者,自己才工作一年多,但是趁着现在房价还不算太高,想买套房子为结婚作准备。虽然手头积蓄不够,但是最近各家银行放宽购房贷款政策,首付从三成降至两成,这让他动了买房的念头。
  退休教师黄德汉打算给刚工作的儿子买房,他告诉记者,他从2008年年初就开始观察鞍山楼市,进入下半年后,尽管全国楼市普遍低迷,但是鞍山楼市并没有明显的降价动向。前不久国家先后出台了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降低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本届鞍山房交会又对购房进行补贴,这激发了老黄买房的热情。
  大连大商集团鞍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策划部姚山表示,鞍山房地产业兴起时间不长,百姓买房都是满足自住需求,房地产行业没有泡沫。但是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大环境影响,鞍山市民也存在持币待购的观望心态,希望房价能降下来。去年10月和11月上旬,鞍山楼市一度相当低迷,但是11月下旬以后,楼市明显回暖,这表明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楼市利好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楼市新政激发购房热情

  王东晓是鞍山一家私营企业的白领。为挑选婚房,他和女友在房交会的购房大军中足足“挤”了3天,最终决定在“华景·名筑”项目买套房子。“政策多、房源多、实惠多”,谈及对本次房交会的感受时,笑容满面的王东晓用“三多”进行概括,“此前我一直在观望,这届房交会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购房时机,趁着政策利好和房价优惠,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决定在此次房交会期间买房。”
  “开展前五天,鞍山冬季房交会观展人次就达到20余万,接送购房者的看房直通车开出5000多次。”鞍山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钟原介绍,针对陡增的购房人流,交易大厅增设多个服务窗口。展会期间,负责为百姓提供服务的房产、地税及金融单位的工作人员达300人,各窗口办公时间延长至晚7点。
  为了拉动鞍山市房地产的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10月28日鞍山市出台了一系列个人购房优惠政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又于近期出台三项房贷新政。此外,市民在此次房交会期间购房还可再享受3项惠民政策。这些优惠措施激发了购房者的购买热情,增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信心。
  据记者了解,鞍山政府2008年10月28日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新政包括:购房者除可享受财政补助、降低住房公积金首付比例、延长贷款期限及放宽年龄限制外,个人买房的商业贷款还可转为公积金贷款。根据规定,凡在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商品住房,契税由1.5%降至1%;购买其他普通商品住房契税按1.5%征收,财政补助0.5%;购买豪华商品住房契税按4%征收,财政补助1%;购买商业经营用房契税按4%征收,财政补助1%。另外,普通商品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首付比例由30%降至20%,贷款期限由20年延长至30年。对已经办理商业贷款的个人住房,经本人申请可以按公积金贷款政策规定,由商业贷款转为公积金贷款;贷款担保费由1.5%降至1%。

  危机有时也意味着机遇

  “在角落里怨天尤人、一味地沉浸在危机的阴影中毫无意义。”鞍山市市长谷春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鞍山是因钢而兴的城市,在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我们就要把以前开发还不充分的领域充分开发出来,比如大力发展房地产,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中找到商机。
  提到鞍山的房地产,谷春立用了两个词,一个是“高歌猛进”,一个是“风景这边独好”。2008年,鞍山的房地产业可以用“高歌猛进”来形容,全年开发房地产项目148个,开工建设面积达到了1290万平方米,增长了1倍,销售房屋达到了24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72亿元。新年伊始,鞍山房地产市场依旧火爆,一再被“延长”的鞍山冬季房交会足以说明问题。
  谷春立说,从冬季房交会的火爆场面可以看出,鞍山房地产已经进入到大发展、快发展的新阶段。目前鞍山的人均住房面积是22.5平方米,辽宁省人均住房面积是24平方米,全国是26平方米,可见鞍山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鞍山市目前住房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未来每年都将新增不低于400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以缓解供需矛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