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机构建议:2009年上半年防守下半年主动
    2009-01-07    本报记者:方家喜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些研究部门和券商分析人士认为,A股市场从2009年开始的未来几个月还会有很多阴云。中国的企业盈利和经济指标在未来六个月或是九个月可能不会好转,也许2009年下半年,A股会出现新一轮上涨。但由于不仅要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还要更长时间遭受国内制度完善过程中的阵痛,所以领先世界爬起的中国股市在以后的走势中将呈现较大的震荡。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一位专家2008年12月底表示,就A股而言,未来六个月探新低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上涨的空间会比较有限,大概会在2000点上下波动一段时间。对美股来说则有可能在年底前再创新低,可能到7500点,甚至7000点。
  12月底,许多机构都形成了完整的2009年投资策略研报。多数机构对2009年整体判断为:“最坏的时刻,最好的时机。”报告中没有了前一年激进乐观的判断,他们对2009年的投资建议是:“上半年采取防守性策略,下半年采取主动策略。”
  机构认为,整体来看,经济下滑和政策刺激会在2009年交织在一起,很难说会有很大的机会,经济刺激能减缓经济下滑走势,但不能改变趋势,但是市场会有分歧和分化。机构表示,股市预计将在1300-2600点的箱体做震动。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认为:2009年股市预计将双向波动。政策和经济互相影响震荡调整,震荡区间应该在1500-2500点之间。而国信证券研究所则分析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经济影响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对亚洲实体经济影响最坏的时候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因此,股市上半年可能会有个低位,预期下半年会逐渐好转。对股市的判断,他认为震荡区间的底部在1300左右,高点应该在2500至3000点以上。
  对于未来三年中国股市的走势,机构的判断是,2009年股市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震荡有可能加剧,2010和2011年则可望维持较小震荡中逐步上涨的势头。
  中国股市在2001年6月达到2242点历史高点之后便步入长达4年的漫漫“熊市”,上证指数跌至2005年末的1000点附近。2006年初,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股市开始回暖,上证指数快速上行,且单边上扬的趋势愈发明显。2007年末,股价在经历了疯狂飙升之后随即进入快速下行通道。
  机构判断,2009年股市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震荡有可能加剧,主要原因:一是次贷风波走势和全球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阶段性的利空将加剧股市震荡;二是高通胀背景下,股市难现实质性向好走势;三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将明显放缓;四是境外资金流向具有不确定性;五是有望于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客观上会分流现有主板与中小板市场上的部分资金。
  但机构同时认为,股市的走势归根到底受制于经济基本面的走势,加之国内监管层监控水平的不断提升,2010和2011年中国股市有望维持在较小震荡中逐步上涨的势头。
  机构判断,未来三年融资结构中,银行信贷的主导地位不太可能轻易改变,但信贷占比有望下降。具体看,由于2009年信贷增速小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大,这将引起间接融资占比的反弹,预计比重可能上升到90%以上;2010和2011年,在信贷增速有望回落的前提下,间接融资比重也可望逐步回落,预计至2011年下降至75%左右。
  未来三年,作为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渠道,股票市场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将稳步提升,预计年均占比为15%左右。截至2011年末,境内股市总市值有望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未来三年,中国将继续适时适度地扩大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股票市场的内外联动性将进一步增强,国内股市因此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
  中国股市在未来三年中机构投资者比例有望提高。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占据投资者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的局面将有所改变。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将越来越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预计到2011年末,个人投资者比例将降至35%以下。作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将上升至30%以上,保险和QFII的持股比例将分别达到8%和5%以上。
  机构判断,今后三年内,创业板至少有1000家企业上市。目前,中国股指期货的制度和技术工作准备基本完成,预计最早将于2009年某个时间推出,其短期内可能造成股市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长期看,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同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有望择机推出。随着未来三年资本项目兑换进程的加快,A、B股合并有望实现。
  相关稿件
· 济南市: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将实行招投标制 2009-01-05
· 贸促机构与境外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953个 2009-01-05
· 美国监管机构SEC调查更多“庞氏骗局” 2009-01-05
· 国际金融机构经济学家展望2009年全球经济 2009-01-05
· 公共机构应在节约型社会中做表率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