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绿:中国乳业重整之路需要多方正确引导
    2008-12-25    本报记者:肖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8年,我国乳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冰期”,整个市场陷入低迷,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中国奶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最近十年发展比较快,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属于必然。”对于今年九月份以来风波不断的“三聚腈胺”事件,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总畜牧师乔绿似乎并不感到意外。同时他也道出自己20年奶业生涯的感悟:“奶业周期性太强,靠打强心剂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只有做好奶源基础和培育消费群体两头,奶业才能持久、稳定、健康地发展。”

乳品安全的根本是好奶源

  自数家大品牌的牛奶接连被查出三聚腈胺超标后,“最后的安全孤岛三元乳品销量飙升”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对此乔绿予以了否认,“一方面,三聚氰胺事件打击的是整个乳业的信心,不少消费者开始‘断奶’,无论哪个品牌都不喝。另一方面,三元的原料奶获取只有两个渠道,20%来自北京市郊区的规模牧场,其余80%全部来自三元食品的自建奶源基地。因为奶牛数量是既定的,所以牛奶产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增产,供给量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大的超额。”
  据乔绿介绍,“牛奶的质量在离开牧场后只会变差而不可能变得更好,中间环节越少,时间越短,质量就越有保证。食品安全得从牛嘴里开始,三元建立了从奶牛育种、养殖到加工一整套完整的奶业产业链,从牧场到餐桌保证北京市民的食品安全。”三聚氰胺事件后,原给蒙牛、伊利供奶的奶农遭遇了灭顶之灾,倒奶事件频频发生。9月底三元为配合政府保护奶农、防止倒奶的相关政策,开始收京郊的散户奶,对此三元同样不敢懈怠地进行了严格的奶源检测,送来的鲜奶都排队等待专业仪器的检测,合格的收,不合格的倒。
  “近年来,‘先市场,后奶源’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奶业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做产业先做市场的模式在其他行业好像都行得通,但是在奶业,当你前面都做得很好的时候,却没有很好的奶源基础,就好像打仗一样,先遣部队打进去了,但后面掉链子了。没有好的奶源就做不出好的产品,也无法形成竞争力,广告宣传效应也只是一时一会的。”乔绿始终强调着“得奶源者得天下”这一业界的至理名言。

二线品牌纷纷打出收购牌

  四川新希望乳业最近频频在各处收购,从四川华西、阳坪乳业开始,新希望集团已通过资本运作购买了重庆天友、昆明雪兰、安徽白帝,保定天香、杭州双峰和燕牌、青岛琴牌、云南蝶泉等10余家以城市为区间的地区性乳企品牌。一直在中国乳业市场走得不太顺利的达能乳业,以及黑龙江完达山乳业、重庆天友乳业等也都纷纷在并购地方品牌方面有所动作。
  “目前三元正在和三鹿谈7家核心工厂的收购事宜,我们一个奶源团队已经过去了。”乔绿告诉记者,“通过区域化收购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是一条捷径,不只三元,其他一些企业也意识到并开始这样去做了。”乔绿同时又强调奶业的规模扩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奶牛养殖是自然繁殖,奶牛以及牛奶单产量每年的增长率也就7%至10%,这可以说是个恒定的自然增长率,除非从国外大规模引种,但这又涉及到资金能力以及国内饲养水平能不能跟上的问题,不合算也不现实。奶业发展如同一个金字塔,它的基础是奶源,现代化的奶牛业、安全的食品,必须由扎实、稳定的原料奶作为支撑,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强做大,否则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风险也很大。”
  三元是做巴氏奶的,供应市场是城市周边。在这种消费群体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乳品加工企业,要培育一个新市场,就必须建牧场、开加工厂、发展销售团队。“寻求新市场、扩大规模是存在一定成本风险的,作为一个企业需要来权衡这件事,因为奶业的发展不会太快,奶牛本身的生长周期是很慢的,所以发展需要稳步,如果发展太快了并不是好事,一些企业做一些大的规划,那是不实际的。”乔绿点出三元一向“求稳”的发展路线。

重整之路需多方正确引导

  “一流的设备,三流的奶源,无知的消费者。”乔绿一针见血地道破中国乳品危机的症结所在。乔绿告诉记者,目前来说,我国乳品企业的加工设备都是一流的,绝对是国际先进水平,而奶源却是三流的,很少能达到三元等一些企业优质的奶源标准,国外液态奶90%以上都是巴氏奶,但中国消费者则由于缺乏正确消费理念的引导,都认为超高温奶好,因为浓、稠、保质期长。“奶业较长的周期性决定了它的重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无论是奶源质量的提高还是消费理念的引导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乔绿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消费者的信心,正确引导中国奶业的发展方向,为此,建立公正的计价体系显得十分重要而必要。“我可以这么保证,只要你有一个规模牛场,我完全有信心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把你的奶牛养殖局面逐步扭转,把你的牛奶质量抓得比三元更好,可到头来卖出去的价格还不如质量不好的,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提高乳品质量是需要成本和代价的,好的产品应该体现出好的价值来。”
  三聚腈胺事件的暴露,乔绿认为对中国奶业来说也是件好事,“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企业明白,利润和社会责任应该是并重的,如果不注重产品的质量,或者缺少诚信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很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相关稿件
· 光明乳业:奶源无保障不建新厂不扩大生产规模 2008-10-30
· 保障原奶质量 光明乳业全国100%拒收散奶 2008-10-28
· 经历了“问题奶”的中国乳业开始走出阴影 2008-10-23
· 中国乳业如何走出“三鹿”危机 2008-10-20
· 中国乳业遭遇全面危机 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200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