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近一个月的盘整格局终于在全球新一轮降息风暴中被打破——毫无悬念的向下破位,考验着3000美元一线的支撑,也考验着国内仍旧看多铜价的投资者的心理底线。相关数据显示,铜价中期走势整体而言维持偏空行情。
PMI指数显示全球铜需求前景黯淡
根据历史数据来看,PMI指数与全球铜消费高度正相关。而根据11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指数)来看,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四个主要经济体PMI指数较去年同期均大幅滑落,滑落的幅度在30%左右,其中美国、欧洲、日本创出了自2000年以来的新低,中国创出了PMI指数创立以来的新低,显示全球经济调整的幅度远甚于2000年的网络泡沫时期,这就印证了市场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随着金融危机深入,预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或将逐步加深。 在PMI指数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全球铜消费的减弱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在供应基本得到保证的假设下,铜价的走低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进料加工贸易有助改善比价不合理的现象
随着铜价的快速下跌,铜冶炼、加工行业的生产困境愈加突出,在前期遭到驳回的“铜精矿进料加工贸易”也获得了意外的转机,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传来的消息,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同意恢复“铜精矿进料加工贸易”,并有望于近期正式在官方网站公布,传闻该政策将在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自2006年“铜精矿进料加工贸易”被取消以来,沪伦比价不合理的时间越来越长,比价长期处于进口亏损状态,在TC/RC费用较高时,会侵蚀冶炼企业的加工费收入,在TC/RC费用较低时,又会使得冶炼企业承受额外的亏损。尤其是2008年长达半年的比价倒挂时间使得国内冶炼企业使用进口铜精矿生产一吨精铜就要承担3000元至4000元的损失,冶炼企业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该项政策得到实施,那么将改善铜精矿“高买”和电解铜“低卖”的现象,促进比价向合理回归。根据目前的沪伦价格计算,伦铜相对三月进口盈利比价应在8.05至8.1之间,在国外库存不断增加,现货贴水的背景下,如果上述政策得以实施,将会极大缓解国内现货偏紧、升水维持高位的局面,预计两市相对三月比价将逐步走高至8一线,这将使得铜价失去国内现货升水的支撑,继续探底之旅。
国内现货升水有所下滑
遍观目前沪伦两市,能够对铜价起到支撑的因素只有国内“现货偏紧”这一条理由,体现在国内现货升水维持高位。剔除政策面的影响,随着9月、10月、11月国内精铜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国内现货供应偏紧的格局正逐步得到改善,12月5日当周国内现货升水已经降低至1200元/吨,较前期高点大幅回落。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所库存也结束了连续六周减少的局面,12月5日当周增加3363吨至19698吨。 通过对基本面的了解,维持铜价中期偏空思路不变。但是在技术面上来看,短期内或在3000美元一线暂遇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