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额大幅下降、消费市场疲软、银行贷款紧缩、资金链断裂……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众多依赖海外市场的国内民营企业首先感受到阵阵寒意。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并寻找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面对金融危机,民营企业应抓住机遇,实现转型,控制成本,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活下去的小兵就是将军
“经济衰退没有什么可怕的,就像平时感冒一样,是正常现象。”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领导力研究所所长余世维博士说,根据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每20到30年会周期性出现一个“瓶颈”或“拐点”,从这个“拐点”开始,经济发展速度将逐渐放缓。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恰是“拐点”周期性浮现的一个节点。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小企业碰到30年来从未遭遇过的困境。先是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大幅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后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年底到今年6月份,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陡然下降。到今年6月底,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是3.14%,而此前民营企业增长的速度最高曾达到80%。 “‘拐点’的出现就像一个人生了病,需要休息一下。企业则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企业的成长应该靠什么?”余世维认为,民营企业家应反思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发展冒进等问题,利用品牌和技术将企业由弱做强。 论及民营企业如何应对经济“拐点”,余世维说:“与其说‘胜者为王’不如说‘剩者为王’,谁消耗最少,谁就能坚持到最后。只要打不死,活下去的小兵就是将军。” 为此,他提出降低企业成本的四个方法:一、利用价值分析工具削减低利润产品;二、制定成本重整计划以降低间接成本;三、对产品零组件、人才、设备等实行外包;四、实行企业部门、市场的模块化管理。
不做500强,要做500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飞速发展,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从1979年的不到1%上升到2007年的60%以上。但是,民营企业大多“短命”,生存仍是第一要义。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2005年编写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称,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五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非但中国如此,据调查,排名《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到50年;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五岁,只有2%的企业寿命能达到50岁。 “不做500强,要做50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泰岩教授认为,国内的中小企业要想持续成长,首先要保证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中生存。中小企业一直被融资难、市场难、用人难等问题困扰,不仅要承受大型国有企业的规模压力,还要承担政策压力。 今年,全球经济危机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黄泰岩指出三条出路:投奔国有企业、卖给外资企业、放宽心做好小企业。他认为,民营企业若要走第三条道路,就不应急于由小做大、扩大规模,如何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企业家要努力做一只好公鸡。当别人都在5:00叫时,好公鸡要在4:59叫早。”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处在从原始资本积累到科学发展的转型期。黄泰岩认为,在转型期,不要盲目搞科技创新、打造品牌,把握时机最重要。“因时而变”是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对于时机的把握,既要看市场,也要看政策。
银行贷款能否“雪中送炭”
全国工商联2007年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在融资方面,约占我国GDP60%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主要依赖于间接融资。其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达98%,直接融资不足2%。 报告同时指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金融产品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权或债权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创业机制尚未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基本上有场无市。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认为,收缩投资、保住现金是中小企业度过经济危机的现实对策。不过,如果仅仅是资金的困难,问题似乎很好解决。对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调研后,陈永杰发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调和放松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根本问题,“我们的金融系统要有一套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制,要有系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虽然,国家已经调整了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陈永杰认为,现在企业普遍状况都比较困难,完全扭转,需要有个过程,松动的政策所起作用比较有限。他表示,政策上要有系统的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包括贷款额度的倾向,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另外他建议,一要建立科技银行,为中小科技创业性企业提供服务;二要建立社区银行。服务对象是一定范围内的民营、中小企业,因为银行对企业比较熟悉和了解,可以产生“熟人经济”的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