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遭遇周期性回落及经济转型的叠加压力。在这一调整过程中,长三角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首当其冲。 在日前由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举办的一次区域发展高端论坛上,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长三角区域内一些基层政府及企业中存在的冬眠、过冬、淘汰、埋怨“四论”须警惕。而经济转型这根主线必须牢牢把握,这是发展到特定阶段必然要跨越的。
“四论”不可取
目前在长三角的一些基层政府和企业中,存在着一些悲观情绪,与这一区域的创业精神不太协调。据吴兴区委书记金建新介绍,这些情绪可以归纳成“四论”:
一是“冬眠论”,就是创业的一种“暂休”论,只想在顺境中发展,遇到困难就感到前途渺茫,畏难不前。
二是“过冬论”,认为挺过现在,又将迎来艳阳天,对当前宏观形势没有深入分析判断,就认为明年会很乐观,把“宝”押在明年,等到明年“天上掉下个馅饼”来。
三是“淘汰论”。认为传统制造业是夕阳产业,迟早要死,晚死还不如早死,随波逐流,无所作为。
四是“埋怨论”。埋怨国家的宏观调控太严厉、各项政策的调整太频繁、转型倒逼机制来得太苛刻。
相关人士表示,这种想法和情绪的存在,会直接造成企业家发展信心和基层政府决策导向的模糊。应该认识到,过去那种粗放低效、不计生态环境成本的发展之路已走到尽头,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的发展阶段将一去不返。如果企业不顺势调整,不愿痛苦转型,只想“忍一忍、挺一挺”,就会延误时机,愿望落空。
促进产业转型应成政策重点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看,因为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目前国内的经济下滑带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从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看,经济增长回落主要是由珠三角、长三角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下滑所带动的,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保持了较快的速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这种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结构调整的阶段密切相关。传统的依靠低要素价格投入、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长方式,在人民币升值和资源价格上扬后,必然会向以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产能为主的阶段调整。 他认为,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包括长三角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首当其冲。“这个过程虽然会比较痛苦,但不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段,中国的经济转型可能就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所以,促进产业转型应当成为政策的重点。在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化解转型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制造业升级需三大因素
危中有“机”,将是长三角制造行业的根本出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等专家给长三角制造业“支招”:制造业升级需要压力、政策和方法三个因素促成。 张文魁说,目前压力已经显现并且在逐步加大,不但经济下行、出口下滑是压力,最近的“问题奶粉”事件也是压力。各级政府也已经出台不少相关政策,如相关部门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今后政策强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以获得更进一步的政策效应。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掌握方法来实现升级,其中产业链经营和价值链管理是最为关键的,要对产业分工有明确认识,找到正确的位置,促进企业提高接受外包的能力,强化研发和设计方面的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