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面临“经济严冬”政企携手渡难关
    2008-11-14    本报记者:陈冀 任力波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东莞外贸企业“经济寒冬”谋出路。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全球金融风暴正在加剧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加工基地之一的珠三角已先期感受到这种冲击。为增强对金融风暴冲击的抵御能力,珠三角各地政府及时敏锐地建立起危机意识,着眼于眼前危机与长远目标,采取迅速经济救急、夯实营商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等多套组合拳,切实帮扶企业化解危机、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迅速经济救急 政企共渡难关

  全球金融风暴对于经济外向依存度高、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的珠三角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目前,政府与企业牵手共渡难关的举措已使企业恐慌心理得到疏导、行业信心逐渐恢复。
  “珠三角是全国较早探索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地区,但在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一个原则:企业不需要政府的时候,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企业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随时就在身边。”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的这段话及时地温暖了企业家们的心。
  深圳将多渠道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作为救急工作的重点。如通过推进企业互保金、中小企业集合发债、推动中小企业上市等工作,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一方面建立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担保专项资金,支持有关中介机构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需缴纳保证金的进料加工企业提供保函担保,减轻企业资金负担;另一方面,设立加工贸易扩大内销资金扶持专项,对从事允许类产品生产的加工贸易企业,年度内销销售额以1亿元为起点,每增加1000万元奖励10万元。
  东莞政府迅速投入10亿元设立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资金,成为许多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及时雨。据了解,此专项资金分成贷款支持专项资金、贷款担保风险基金、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等三部分,目的是帮助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与此同时,对受到冲击最大的“三来一补”等外向型企业,政府通过资助各项收费以及享受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贷款支持政策等措施,帮助这部分企业就地转型为外商投资企业。
  惠州市对可能因企业倒闭出现的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及时建立了应急处置机制。对企业倒闭引发群体性事件实行即时报告制度,对因企业倒闭引发30人以上参与的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立即介入处理。对按照要求纳入重点监控对象的企业,建立企业欠薪监控月报告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等。

夯实营商环境 稳定投资信心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轻负担、穷尽办法为企业解决困难已成为当前珠三角各地政府的共同行动。连日来,各地政府领导与企业座谈,到行业调研,一系列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稳人心、造环境的积极措施正在逐步到位,目前企业信心正在慢慢恢复,珠三角营商环境的竞争力在不断优化中得以提升。
  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说:“瘦身好过冬,当企业纷纷采取收缩战线的策略应对经济危机时,东莞政府也通过为企业优化服务、减轻运转成本等措施,让企业轻装上阵。”
  为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东莞市不仅加快加工贸易合同电子审批全覆盖,大大加快审批速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还创造性地在全辖的七个通关口岸设立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组建“两仓合一”的口岸保税物流中心,为企业提供保税物流中心类似的功能,从而促进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减轻企业物流成本。
  “企业为大”已成为当前深圳市政府部门对企业服务的全新意识。由市领导亲自率百人调研服务团,深入企业,现场办公,梳理出涉及工业贸易发展的100个典型问题,从产业引导、市场拓展、鼓励投资、资金支持、保障用地、优化环境等七个方面对企业提出了28条具体的扶持措施。如大刀阔斧地降低企业反映强烈的堤围防护费,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减负5亿元以上。目前又由财政出资2亿多,缓解外贸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

加快转型升级 谋求持续发展

  面对即将来临的“经济严冬”,虽然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较大的阻力和挑战,但当地政府坚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决心坚定、信心充足、措施到位,决策者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救急与治本并重,应对眼前危机与坚持长远目标兼顾,稳健坚定地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可持续发展。
  许宗衡强调:“虽然金融海啸将使我们的企业无可避免地受到重创,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所受冲击小于其他企业,议价能力和转嫁风险能力强的产业链高端企业所受冲击小于其他企业,大企业所受冲击小于中小企业。因此,从长远来看,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之策。”
  深圳市一方面鼓励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民营领军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工业百强企业、出口百强企业和中国名牌企业,如其增加值当年增长速度在20%以上的,政府将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大力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选取具有一定基础的成长型企业,研究实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路线图”。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适当增加资金规模,专项用于鼓励企业参加深圳市主要产业会展活动和国内重点会展活动,推动企业和产品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东莞政府拿出10亿元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资金,帮助加工贸易企业在东莞就地转型升级,促进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开展节能环保、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一系列制度设计。“政府这方面出台的鼓励措施力度之大、规模之高、覆盖面之广,是东莞经济发展史上所没有的。”蔡康说。

  相关稿件
· 珠三角地区楼市“回暖”言之尚早 2008-11-10
· 股市冷清 外资保险巨头加快布局珠三角市场 2008-09-09
· 珠三角纺织企业:"生存困境"倒逼"行业洗牌" 2008-07-29
·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壁垒”如何破除? 2008-07-25
· 珠三角企业"转飞"东南亚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