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起航
    2008-10-24    本报记者:刘紫凌 沈翀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3月,武汉城市圈增开三对城际特快列车,使这一区域交通更为便捷。(新华社发)

  去年国家批准的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四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不久前率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
  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说,这标志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正式起航,开始步入全面实施阶段,这对湖北的改革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打造生态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与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城市构成的“1+8”区域经济联合体。面积不到全省1/3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去年12月14日,这里正式成为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宪生介绍,为抢抓改革时机,今年2月中旬湖北省抽调相关单位人员组成方案起草工作组,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相关部门以及国家发改委的意见建议后,6月26日将总体方案正式报送国务院。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圈批同意,同日国务院以国函[2008]84号文件,对武汉城市圈总体方案进行了批复。
  《总体方案》确定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应、与周边城市群相对接的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
  具体的目标是,武汉城市圈将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用5到12年时间,在武汉城市圈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武汉城市圈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武汉城市圈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经验和示范。

  创新九大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李宪生介绍,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试验的根本任务集中体现“三个着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综合性制度创新,构建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具体包括九大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要素价格等相关改革,建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创新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以水环境生态治理和修复为重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放权交易等制度,探索建立圈域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运营。
  创新科技引领和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为中心、各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托的区域孵化网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设立、引进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壮大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先进环保与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以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为重点,整合圈域内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路子,推进新型工业化。
  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突破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和行政区划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统筹公共服务资源,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城市圈。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的体制机制。以创新土地管理方式为重点,统筹安排圈域内土地资源。建立圈域内耕地有偿保护和占补平衡机制,确保耕地占补的数量和质量“双平衡”。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流转交易平台。
  创新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推进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支持汉口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推动组建光谷科技银行。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体系。争取设立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开展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村金融服务。
  创新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承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移的体制环境,探索走出一条外源性与内生性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完善“大通关”制度,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将武汉城市圈建成我国中部对外开放的门户。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武汉城市圈各城市政府间高效协调机制,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扩大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实行目标考核管理五年内取得明显进展

  《总体方案》对于落实改革的体制机制保证也有专门阐述。李宪生介绍,为确保落实武汉城市圈在九大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将建立起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纳入9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定期督促检查。建立改革年度报告制度。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及时总结改革经验。
  《总体方案》承诺,国家拟放在湖北省试点或拟开展省级试点的改革项目,可以在武汉城市圈进行的,原则上优先安排。总体方案的实施实行省市联动、各负其责。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相关部委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武汉城市圈开展有关专项改革,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相关的改革事项,要优先放在武汉城市圈先行先试。  
  李宪生表示,下一步,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湖北省直有关部门将配套制定和实施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和若干专项改革方案。
  根据总体方案确定的时间表,九项改革试验重点内容从今年起在九市将各有侧重地全面启动,五年内要取得明显进展。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率先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力求在拓展建设青山、阳逻大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及大东湖水生态专项治理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

  相关稿件
·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将在武汉召开 2008-10-22
· 武汉市:今年前9个月商品房销售同比降三成 2008-10-17
· 武汉明年开始提速混合动力车批量生产计划 2008-10-08
· 全国首家物流配送应急动员中心落户武汉 2008-10-07
· 阮成发:武汉12英寸芯片项目按期正式投产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