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进一步加固金融"防火墙"高度防范风险
专家评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2008-10-17    本报记者:方家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情况下,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0月15日在广州开幕,将有来自国内外的22341家企业参展。图为步入广交会展馆的国外采购商。新华社记者:徐清扬 摄

  保资金链,防止恐慌向实体经济蔓延 筑防火墙,我国应加倍防范金融风险

  编者按: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应该如何估量它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连锁反应及深度影响?我国又该采取何种策略尽量减少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专家们认为,危机的影响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关键是要制止住恐慌的蔓延和资金链的断裂,防止金融信贷问题给实体经济带来的破坏。我国在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动向同时,应进一步加固金融“防火墙”,高度防范风险。

  理性估量“危机”的后果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指出,现在不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过分悲观。这次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应该比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后恢复得快,原因是现在处理的手段包括现在的理念,比过去要先进,认识问题也要快一些。但是也不排除,由于处理不好会出现更多问题。
  他强调,现在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制止住恐慌的蔓延和资金链的断裂,要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防止金融恐慌,防止金融信贷问题给实体经济带来的破坏。另一方面,与1929年、1933经济危机相比,这次金融危机来得更猛,范围更大,这是全球化导致的结果。但是另一方面全球对付的措施也比那时候更坚决、更多样。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美国总体进口和欧洲进口会下降,但是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产品还需要从中国进口。
  总体上看,我觉得美国救市的时间有点晚。实际上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必须要出来进行干预。干预的目的并不是说只救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防止这种恐慌的蔓延,也包括金融危机的蔓延,一个企业倒了,它前面企业的债务就会成为其他企业倒闭的原因。1929年、1933年的经验教训就是由于没有及时救市,当时的理论还没有提到政府的管制和政府的干预。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表示,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所受损失不大。因为从总体上说,中国商业银行的外币资产比例较小。并且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每年以17%的速度递增,给银行带来了充足的流动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虽有所回落,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中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有着强健的“体质”。

  全球救市要有“协调性”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分析,从趋势看,欧洲和美国下一步还要不断地注资。所以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美国和欧洲为了筹款而向全球发债,还得看其他国家会不会接受,这就涉及到了国际协调问题。
  现在经济和金融已是全球化,任何一个国家发生事情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只是程度不同。金融危机是美国引起的,美国的证券和各种金融工具广泛地通过美元霸权让其他国家所持有。所以,这个问题不在全球协调的角度上来解决是解决不了的。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目前的世界金融格局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像俄罗斯、中国、中东国家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国家事实上掌握着金融危机如何缓解的钥匙。当然并不是说G7不重要,不过,还是需要拥有主权财富的国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的金融救助方式值得借鉴。美国国会通过对美元救市计划的反复讨论、表决,增加了保护纳税人利益的内容。美国政府在救助过程中还对问题金融机构给予不同方式的“惩罚”。比如美联储救AIG是因为它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对于雷曼兄弟等一般商业机构不轻易出手救助。再如,美国在接管“两房”之后,立即更换了其管理层。这些做法都明确宣示,美国不会为了一时的金融稳定而不顾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中国经济体的对策:加固“防火墙”

  李扬认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出口下降也是一个趋势,但下降不会特别严重。对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另外一侧面来看,中国经济30年的成长,有一个特点就是依靠外需拉动。今天,面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动荡,我们需要降低这个依赖,所以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有一个目标就是降低我们的对外依存度,平衡国际收支。尽管原来平衡国际收支的估计乐观了一些,但是作为一个方向是值得努力的。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应该及时推出一些经济刺激的计划,尤其是刺激内需的计划。可以应对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很多,政策的灵活度是最大的,因为国家债务不高,成长基数较低。我国整体的内需市场很大,政府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尤其是城市的基础建设,可以解决环保、节能、提高效率等问题。如此,我们的经济实际上可以通过相关产业链需求的扩张来维持一个稳定的、较高的增长。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指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们在金融方面需要加固“防火墙”,要客观认识金融创新的作用和风险。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使信用风险流动起来,在市场上进行分散和转移,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事实上,参与者的扩大使监管更为复杂,链条的延伸反而增加了脆弱性。所以,对待金融创新,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迷信。
  政府在金融改革发展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金融监管、金融救助、维护市场信心等。我们的监管部门要加强审慎监管,银行监管部门要不断对银行业进行风险提示。要树立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无论是金融上的创新还是政府的监管,都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居民,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