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外资未现大规模抛售在华物业迹象
    2008-10-17    本报记者:李佳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外资抛售中国物业、正在退出中国楼市的消息成为业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多数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却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尽管外资开始谨慎对待中国楼市,但目前并未出现大规模的抛售迹象。
  “目前,从和我们接触的多家外资机构来看,他们并没有大规模抛售在华物业的举动,不过,由于受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外资对待中国楼市的态度变得较为谨慎。”DTZ戴德梁行华北区投资部负责人叶建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叶建成告诉记者,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通过直接购买项目资产,二是通过购买持有项目资产的公司即股权交易方式,三是通过与本土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的方式进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即使在2008年上半年,进入情绪依旧十分高涨。据业内人士介绍,上半年,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国内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从资金层面上需要寻求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项目,这为外资寻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其实,有关外资出售在华物业的消息引发关注绝非偶然,进入下半年,尤其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后,便接连传出各大海外投资机构计划出售在华物业的消息,而恰在此时,中国楼市也表现出持续的低迷走势,即便在刚刚过去的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也未见任何其色,综合国内外的各种因素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众人的广泛关注。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楼市依旧被外资看好,部分机构出售在华物业可能与自身策略有关。
  “对于一些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而言,可能会出于自身战略的调整或资金需求,对自身持有的物业进行出售或转让,这与每个投资商的自身策略息息相关,目前外资仍然看好中国楼市,只不过由于浓厚观望气氛和未来政策走向尚不明朗所以部分外资可能变得更为谨慎,暂时放缓进入步伐,但并不能认为外资开始大举出售在华物业,并没有明确迹象表明外资正在退出中国市场。”叶建成强调说。
  和叶建成的观点相似,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郭汉凌说,外资参与房地产市场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从为国际制造企业提供工业设施,到投资创收资产或者在建项目,涉及范围很广。投资者最初主要关注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的优质住宅和商业项目,不过近两年来国外投资者在成都、天津、沈阳、西安和深圳等城市与本地开发商建立了众多的合资企业。他指出,绝大部分的外资在进入某个市场时都有自己的市场战略,其中之一就是资金的退出战略,一些资金在市场中持有的时间较短(2至3年),另外一些资金持有的时间则相对较长(7至10年)。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也认为,国外一些大的投资机构和投行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多为中长线投资,虽然有部分机构、企业出现个别调整,但并不意味着国外的热钱和投资机构将撤离中国房地产市场,应该用平常心看待这一现象。“目前没有必要过于忧虑出现的个别案例,应该说,和以往相比,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看法并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变。”陈国强补充说。
  郭汉凌判断,很多优质房地产市场预计将在今后12至24个月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外资如果到时退出将获益更多。“国际金融动荡可能影响部分外资的退出战略,但绝大部分的外资在中国是理性投资,并且目前很多境外投资者仍将中国视为优于其它地方的投资市场,其资产应该不愁卖个好价钱。当然会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今后几年,如果建筑技术规范和租户预期发生显著变化,那些老化或者收益率低的资产可能被迫卖掉。但这不应被视为是国际信贷危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而应视为市场正常的变化状况。”他分析说。
  对于华尔街金融风暴可能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郭汉凌认为,整体的影响有限。由于各级政府目前都为所属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大力支持,这种影响将进一步受到限制。不过,各个城市之间由于外资参与楼市投资的情况不同,这种影响的程度也将各不相同。北京、广州和深圳楼市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而上海楼市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稍微明显。不过,鉴于上海的经济持续增长,加之世博会日益临近,上海楼市应该很快得到恢复。
  相关稿件
· 辽阳白塔区:物业管理让老小区旧貌换新颜 2008-10-06
· 外资出售在华物业或为缓解自身困境 2008-09-26
· 隋振江表示:北京将出台物业管理政府规章 2008-09-24
· 辽宁鞍山:业主可对物业合同“提条件” 2008-08-28
· 住宅VS高端物业 中国楼市“冷热两重天” 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