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反映,煤价上涨只是电厂缺煤的诱因之一,电厂应当更多从自身体制、管理等方面找原因,尽快适应市场法则。
电厂“资金链”不能总用别人的钱
在此轮煤价上涨与电煤供应紧张过程中,不少电厂资金链的安全遭遇挑战。内蒙古包头市一家电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把所有能用的钱都用来买煤了,就这也还是不够,只能每天往回买当天用的煤,库存只有一两天,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接受记者采访的煤炭企业对电厂“资金链断裂”的说法却不以为然。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家煤矿经营者说:“电厂买不到煤,除了价格低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结算方式太落后。长期以来,我们给电厂供煤都是三个月一结账,现在虽然改成了一个月一结账,也还是占用煤矿大量资金。电厂的资金链是用煤矿的资金联结起来的,现在卖方市场,煤矿不愿意垫付资金,电厂的资金链不发生断裂,才是不正常的。”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中等规模的电厂一天用煤大约2万吨,按现在的电煤价格260元/吨计算,一个月用煤60万吨,电厂就占用煤矿资金1.56亿元。再加上电煤和市场煤炭之间的差价,每吨约50元钱,煤矿一个月就少挣3000万元。 这位煤矿经营者反问记者:“卖给别人是现金结算,有时候甚至是预付款,卖给电厂占用一个月流动资金;卖给别人是一吨310元,给电厂一吨260元,你说我卖给谁?” 采访中,一些电厂负责燃料采购的人员也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他们表示,电厂购煤的结算方式,几十年一贯制就是按月结算。煤矿不跟我们签长期合同,只好买现货,到了煤矿人家老板让我们自己看,别的买主价格高一块不说,都是现金结算,我们说尽好话,也只能买点质量最次、发热量最低、灰分最高的煤。
买不到煤的电厂依然是“电老虎”
和电厂共事多年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部分煤炭企业对“电老虎”的作风一提起来就有说不尽的怨言。一位从业近30年的煤矿经营者说,在2004年以前,煤炭一直是买方市场,地方的小矿多,市场需求少,煤不好卖。想给电厂卖煤,就要不断地求人,从总公司的燃料部到下边的电厂,一层一层地找关系、送人情。兑现合同时,先要找到电厂的计划调度部,安排下拉煤的车,再找车队看有没有人给拉,拉来了煤,再找煤场的化验员,找到关系好说,打点不到,就在发热量上扣,送煤时说好的价不管用,到下个月煤烧完了,扣杂、扣热量、扣损耗,价格就比原先低了一大块…… 这位经营者说,现在煤炭紧张了,国家也要求煤炭企业讲大局,给电厂多供煤,这也是应该的,但是电厂还是按原来“电老虎”的规矩办,造成多数煤矿不愿给电厂销售。就拿煤炭发热量的奖罚兑现来说,规定挺好的,说是发热量每超过100大卡奖多少钱,不足100大卡扣多少,可是从来就没听说有过奖的,全是扣钱。例外的时候就是把电厂的化验员疏通好,热值不够也能按达标的走。有时候还给不了现金,给你张8个月的、一年的承兑汇票,这个承兑我们不能拿来给工人发工资,也不能去交电费、买柴油、买火工产品,想换现金,只能自己贴息。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煤炭企业表示,不愿意和电厂打交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厂不讲信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家煤矿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下半年,煤炭市场已经很紧张了,内蒙古西部一家电厂的老总找来,说是能不能供点煤救急,我当时把另外一家电厂的煤停了,给他供了一个月,到结算时,电厂老总换了,原先说的价兑现不了,钱拖着不好要,一个月损失我100多万。说实话,现在我一两煤都不卖给他。”
电厂的命运掌握在“二道贩子”手中
据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王理介绍,为了保证电煤供应,6月份以来,鄂尔多斯市采取了向煤炭生产企业下达电煤供应指标的办法,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煤质资源区域,分别要求向电厂供煤比例不得低于20%、30%和40%。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办法执行中遇到较大困难,不少煤矿在电厂和“二道贩子”之间毫无疑问地选择后者,拒绝和电厂交易,有的煤矿即使履行上述指标,也采取了“变通”的办法,请“二道贩子”来做中间人。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一家煤矿负责人说:“煤矿不愿意和电厂共事,为完成电煤供应指标,就请‘二道贩子’来当中间人,他们掌握着电厂的命运。” 他向记者描述了具体的操作方式:首先是煤矿与电厂之间签合同,按照国家限制的价格,发热量约5000大卡的煤,一吨260元。然后煤矿把煤卖给煤场的老板(二道贩子),用现金结算。煤场垫付了资金后,再把煤给相关电厂。下月时,电厂把款打到煤矿账上,煤矿再把款转给煤场。 他说,煤场给电厂送煤时,中间并不加价,还是每吨260元,而且要垫付一个月的资金。“二道贩子”牟取利润的办法在于:一是掺杂,在原来的煤中加入3800大卡甚至更低的劣质煤;二是利用电厂的管理弱点,买通电厂工作人员作假,比如在运距、运费上做文章等。记者了解到,内蒙古西部地区个别大的“二道贩子”为电厂垫付资金超过1亿元,在这一地区,大大小小的煤场有近千家。 接受记者采访时,煤炭企业希望电厂能尽快改变结算方式,同时强化内部改革与管理,双方共同理顺煤电之间的关系,谋求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