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有“北大仓”美誉的黑龙江省今年将努力实现粮食总产首次登上400亿公斤台阶的目标,而科技挖潜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图为黑龙江省五常市的水稻田。新华社记者:孙英威
摄 | 伴随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吉林省提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随后黑龙江提出要增产200亿斤,河南提出增产300亿斤……对于全国数百亿斤的增产目标,将通过什么渠道来实现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记者日前在国内一些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今后依靠传统增加土地面积的增产方式已经十分有限,依靠农业科技的力量提高粮食单产将成为今后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着力点。
传统增产方式面临挑战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粮食增产出现了很多新挑战,从增产途径看,传统的粮食增产方式主要依靠增加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但“九五”以来,我国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6年的18.27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240万亩。记者在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较丰富的东北部分地区调查发现,工业化、城镇化占用的耕地呈现上升趋势,而受生态等因素限制,很多湿地、草原等耕地后备资源已不宜开垦,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开荒新增耕地面积的空间不大。 记者近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产粮大县走访时发现,沿公路两侧农田边缘的荒草地、荒沟、荒坡等多数已被农民开垦耕种,有些农民甚至在河道中都种上了庄稼。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常务副乡长薛勇告诉记者:“现在乡里能开发的土地大多都已开垦了,以前的盐碱地、草甸子,坑洼地都被农民耕种起来,附近连个放牛放马的小草甸子都很难找。”东北一些基层干部反映,近年来为维持生态安全,很多已开垦的耕地陆续还林、还草,土地整理新增的耕地中,很多是把农民违规开荒的“黑地”转变为“白地”,实际上这部分土地已经为国家贡献粮食,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产的潜力有限。 据中科院“东北地区有关水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若干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认为,目前东北地区总体看耕地规模偏大,过多侵占了湿地、草地和林地。从全国耕地保障看,东北地区的耕地要保证稳定,力求耕地资源达到占补平衡,但林地、草地的面积也不能减少。记者在东北的产粮大县吉林省德惠市、榆树市以及黑龙江省五常市、虎林市等地调查时,基层农业干部普遍认为,保护生态就是保住了农业的未来,不主张通过开垦草地、林地、湿地来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单产成为必然选择
专家认为,我国在守住耕地18亿亩红线的前提下,只有依靠提高单产,才能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还有较大的潜力,其中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单产在世界的排位分别为14位、25位、34位、36位和66位,分别是世界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85%、55%、55%、37%和40%。国内不同生态区域间、同一生态区的省际间、省区内不同县际间单产水平均有较大差异。 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小麦为例,在淮河两岸北纬33度地区,充分发挥良种良法的增产作用,实现中产变高产,可以新增亩产100至200斤以上。
西北、华北北部等缺水麦区通过覆盖栽培,达到蓄水保墒、增加土温等效果,实现低产变中产,亩产可提高100斤。此外,通过加快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抓好优良脱毒种薯的推广和晚疫病的防治,我国马铃薯亩产水平5年内可以提高到2600斤以上。在大豆增产方面,大力普及良种和先进技术,5年内亩产可提高30斤以上。 记者在东北地区调查发现,依靠提高单产来增加粮食总产已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普遍认可。近期黑龙江省提出,要通过强化内涵挖潜的方式,确保5年内增产两百亿斤商品粮。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林说,目前黑龙江省粮食平均亩产与世界同纬度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全省的中低产田全部建成高标准田,相当于在产能上再造一个黑龙江。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说,吉林粮食生产打算走提高内涵道路,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品种、新技术支撑粮食生产发展。通过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单产水平,预计可增加粮食产量30亿公斤以上。
科技挖潜在三个领域大有可为
综合农业部有关专家和东北地区部分粮食主产区基层干部的意见,科技挖潜在推广良种良法,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等三个领域大有可为。 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推广良种良法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十分明显。以玉米为例,现在我国多数粮食主产区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至3300株,而美国的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5700株,通过推广新技术,我国每亩地能增加500至1000株的玉米,可提高单产50至100公斤。从水稻来看,水稻单产区域性不平衡十分严重,即使在一些生产条件接近的地区,水稻单产每亩相差约60公斤,科技在提高单产上仍大有作为。 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林认为,依靠科技改造中低产田能有效增加单产。黑龙江省现有中低产田1.04亿亩,亩产比高标准田低100至300公斤,比同纬度中等生产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低100公斤,如果这些中低产田达到中等生产水平国家的亩产标准,黑龙江省可增产粮食112亿公斤。榆树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恒告诉记者,榆树市共有中低产田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这些中低产田的产量与高产田差距很大,如果通过科技改造使这些地块达到高产地块的生产水平,榆树市粮豆总产可增加5亿公斤。 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对增加单产意义重大。农业机械化主要可以抢农时,提高作物播种、栽培质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力,可以及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灾能力。通过机械化生产,一斤玉米不仅能减少一毛钱的成本,还可以增加10%的产量。黑龙江省农机局局长李国军说,通过建设农机化工程,推广现代耕作制度和栽培模式,黑龙江省可在现有基础上增产粮食50亿公斤左右。从近年来黑龙江省抗旱保丰收的实践看,前一年用大机械深松的地块,不仅没有减产,而且都有增产的趋势。2007年,黑龙江省遭遇了罕见的旱灾,但黑河市利用大机械深松整地的地块,抗旱能力非常强,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玉米主产区通过深松整地,增产潜力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