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9日上午,本报与新华网联合在新华社举办了“中国大型企业——青岛港节能减排经验高层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来自不同部门的专家、官员,就青岛港节能减排经验的实质,我国大型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与问题,我国节能减排当前的形势及对策,以专家的身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关于青岛港节能减排的情况,本报已经于9月17日以《一个青岛港
七年节电够10万户居民用一年》为题,在头版头条进行了重点报道。现在,我们将此次研讨会部分专家发言汇总整理,摘要刊登,供广大读者参考。
节能减排关键是“以大带小”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白津夫
目前,节能减排总体向好,但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时间已经过半,但任务尚未完成到一半。今年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关键一年,必须下大气力,以行业为重点,“以大带小”,推动节能减排有突破性进展。就此,结合从青岛港经验中得到的启示,我谈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要明确“以大带小”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发挥行业排头兵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带动作用,把结构性节能减排与行业性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以排头兵企业带动全行业,以行业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尤其是要发挥排头兵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让大企业更多地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 以行业排头兵企业为标杆,全面提升行业节能减排的水平。企业节能减排标准应当就高不就低,以排头兵企业的标准作为行业的标准,有利于引导企业向排头兵企业看齐,全面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使节能减排得到切实有效的推进。 要把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动节能减排。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对那些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企业,分类进行治理,对明显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要加大淘汰力度。对无力达标而又有必要发展的,由大企业进行整合,采取先并后改的方式,在大企业内部进行择优汰劣。 提高生产集中度,发挥集约化节能减排的优势。我国生产集中度不高,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为此,应当加大重组力度,促进生产集中,支持先进企业对落后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以行业排头兵企业为龙头,推动大规模联合重组,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行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形成节能减排的规模优势。 系统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如果仅是个别产业和企业的单兵突进,不可能收到整体效果。例如电力企业节能减排,不仅是发电设备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煤的质量、设备制造水平等。因此,节能减排既需要产业间的联动,也要从产业链的各环节来共同推进。 支持大企业以技术创新带动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应当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强化以技术创新带动节能减排。
九大措施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 唐元
青岛港是节能减排的排头兵,树立了标杆性的作用。中央将2008年确定为节能减排攻坚年,现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就此我提九点建议,以使像青岛港这样的企业更有动力,形成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格局。 必须咬定节能减排目标不放松。节能减排两大约束性目标能否实现,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必须强调“约束性”目标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以分解落实和监测考核目标为纲,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讲,节能减排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应当将分解到各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行业协会,充分调动他们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鼓励探索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机制,形成用能企业、中介服务公司、金融机构、设备制造商互利共赢的局面。 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国家、企业、区域、消费者,到国民经济核算,都要建立绿色发展体系,形成全面绿色发展的格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必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六大专项行动。一是组织实施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专项行动。二是组织实施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能效控制专项行动。三是组织实施淘汰现有工业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四是组织实施高新节能技术产业化专项行动。五是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尽快落实配套支持政策,优先实施政府机构节能工程,重点实施建筑节能工程。六是深入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要从能耗监控、能源审计、节能效果评估、财政资助等多方位入手,深入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确保其成功实施。 必须加快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特高压输电的“三大一特”战略。在北方富煤地区大力发展大型煤电基地特别是大型露天煤电基地,在金沙江等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大型水电,在东部沿海地区等负荷中心大规模建设核电,同时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实现大规模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 必须尽快攻克煤炭清洁发电关键技术。建议国家成立绿色煤电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绿色煤电计划,将绿色煤电技术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尽快出台鼓励绿色煤电技术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建设国家级绿色煤电实验室,加快绿色煤电技术的创新,加快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增强绿色煤电自主研发能力。 必须突破节能减排资金瓶颈。一是建立政府节能减排正常投入渠道。各级政府都应当在本级财政列出专项,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或节能减排专项基金。二是在银行业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黑色信贷”和“绿色信贷”战略。“黑色信贷”:就是严格禁止向国家禁止的高污染、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项目和纳入违规排污“黑名单”企业的贷款。“绿色信贷”:就是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的企业和项目加大信贷支持。三是股票市场为节能减排型企业上市融资建立“绿色”通道。四是继续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在节能减排领域发展,鼓励外资投入节能减排领域。 必须尽快形成节能减排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调整“两高一资”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研究设立能源税,尽快开征燃油税等。改革与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政策。引导全社会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必须建立节能减排组织保障体系。
企业界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大有可为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主任 胡保林
今天我们研讨大型企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我认为这个题目出的很重要,也很及时。实际上,企业界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大有可为。 企业界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力军。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主体,也是环保最重要的力量。青岛港的实践就非常说明问题,他们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是我们国家首批经过环境保护部考核认定的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他们的发展是可持续的,确实做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我们国家大中型企业的榜样。 在解决环境问题上,企业家是领军人物。一个企业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家的环保认识有多高,我们国家的环保工作水平就有多高,特别在我们国家环境容量紧缺,环境质量下降的地区,环境因素成为制约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那个不理会环境,让社会为环境问题埋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清洁的生产方式从长远看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把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生产和再生产应有的过程,并把这种新的生产观念贯彻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的每个层次、岗位、班组、环节,确实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还减污。青岛港就是这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地落实。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界的创新优势,进行无废、少废的技术研究,花大气力研发绿色知识产品。谁占领了环保制高点,谁就主导了绿色竞争。 企业应该遵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环保要与产量、成本、利润、创收、效益等硬指标一同考核,还要制订环保事故的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这是国家法律的要求,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我们要利用好像青岛港这样优秀企业的示范效益,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倡导节能减排先进企业的事迹、经验、做法,扩大在全社会的社会效应;同时,对做得不好的违法排污的企业要加大曝光、处罚的力度。 要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好平台,配合政府和企业制订绿色产业规划、绿色产业政策、绿色产品标准、绿色产品措施。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信息。
青岛港要在发展中继续节能减排
国家发改委研究室副主任 费洪平
青岛港取得的成就,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二是加强管理。为了进一步搞好青岛港的工作,我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是青岛港在新形势下,要实现港口功能多元化化,由单一货物吞吐功能向多功能发展,促进港口立体化,开拓港口发展空间,为进一步建设港口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要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我国港口物流业跟国际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青岛港要努力发展成北方地区物流中心。物流盘活了,本身就是节约成本,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要下大力气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第三,青岛港要继续扩大港口规模,加快后方支持系统建设;还要加强与临近港口的分工协作,整合区域内港口群,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节能减排。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节能减排的根本动力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 胥和平
推动节能减排,要有两个积极。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制定有效政策,另一方面企业要有积极配合措施。只有政府、企业两个积极一齐上,节能减排才能真正见效。大企业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上,往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和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是大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近年来,一些大企业进行积极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青岛港的探索就非常成功。 青岛港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到节能减排的全过程。既要重视重大的技术突破,也要重视渐进性技术创新。从生产实际看,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空间非常大,开展小发明,贡献新点子,处处可以成亮点。 青岛港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把节约生产、清洁生产视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环境效益有着很深的一致性。只有真正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企业才可能形成竞争优势,才可能有长远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等关系,都要求企业把建设两型生产经营模式作为一个长期战略。 青岛港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信心足、思路对、机制新、技术好,节能减排完全可以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变成企业的新盈利点。
宣传推广青岛港经验意义重大
求是小康杂志社理论部主任 李继凯
我第一次到青岛港,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荣幸、振奋和感动。对于青岛港的节能减排工作,我个人认为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把节能减排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上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这种财富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也许要比产品和利润大得多。第二个特点就是点点滴滴都要抓,把节能减排工作贯穿到企业的全过程中去。青岛港的节能减排不是一种独立的工作,而是一种贯穿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工作。从企业发展战略到企业社会责任,再到各项工作任务和岗位的考核体系,青岛港各个方面都很健全。第三个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发挥全员的聪明才智抓节能减排。我们在上次的调研中注意到,青岛港的节能减排是以全体职工为基础的,它首先征集了10000多条建议,再发动职工投入到节能减排的发明创造中去,其中学良节油法等一大批以职工名称命名的节能减排技术成为青岛港节能减排工作的一大亮点。 最后我谈三点建议,第一就是要总结青岛港节能减排的经验,把青岛港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进行大力的宣传。另外,节能减排工作不但需要企业负责任,国家更应该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措施。同时,我个人感觉青岛港的经验中,油改电项目是革命性的,类似于这样的节能减排技术或者是项目,国家应该提供更多支持,形成激励机制,在全社会推广。
交通系统将着力推广青岛港经验
交通部体法司副司长 朱枷林
这次高层研讨会既是对青岛港节能减排工作的诊断、把脉和出谋划策,也是青岛港对自身节能减排工作做的全面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这次高层研讨会将青岛港的经验提升到行业指导的高度,向全国的同类企业进行推广,争取取得更大的效果。 2006年交通运输能耗占全国7.9%左右,消费石油及制品占全国33%左右,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10.76%和12.06%,以后这个比率的增长还会加快。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单位能耗与世界先进国家交通运输业单位能耗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不过,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交通运输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加大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青岛港就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之一。 青岛港的工作精神就在于牢牢把握了制度、管理、技术三大要素,坚持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既注重提升理念,运行机制,又注重科技进步、实际操作,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节能减排。青岛港是我国的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主干线之一,他们现有的轮胎式集装箱能耗高,污染重,噪音大。青岛港大胆地开展技术创新,投入资金4000多万,实现了油改电的改革,使运营成本下降70%左右,噪音下降50%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虽然我国的集装箱吞吐量目前排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装卸设备还有很高比重没有经过油改电,大概将近80%至90%的设备还是轮胎式集装箱,所以油改电推广和运用的前景也很大。去年交通运输部有20家企业到青岛港学习借鉴,青岛港给同类企业提供了较强的示范作用,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