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绘制绵竹灾后重建新蓝图
    2008-09-04    本报记者:邓华宁    来源:经济参考报

  8月25日,一幅幅经过放大的彩绘城镇规划图树立在遭地震重创的绵竹市汉旺镇。规划图上学校、医院、道路、住宅井然有序,引来当地群众交口称赞。当日,包括汉旺镇重建在内的100个江苏援建项目在绵竹市17个乡镇启动,首批投资11.22亿元的35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江苏对口支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科学规划是重建第一资源

  6月下旬以来,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数次带队赴绵竹实地调研,了解倾听受灾群众对重建家园的意见,与当地领导商谈恢复重建的思路和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江苏依据中央对口支援“八项任务”结合绵竹实际制定了对口援建方案,强调要在统一领导、规划、标准、政策的基础上,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以“一市帮一受灾乡镇”的对口援建机制,扎实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江苏省副省长、省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副组长史和平告诉记者,对口支援过程中,江苏省的领导和建设者们并没有急于上项目搞建设,而是将科学规划重建工作放在了首位,下大力气制订规划。
  为此,7月初,江苏省组织参与对口援建的20个市(县、区)规划部门,从全省18家城市规划院抽调了1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绵竹。目前,由江苏13个省辖市和7个全国百强县(市、区)对口支援绵竹20个乡镇、省级机关对口支援绵竹市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

  “先生活、后生产”

  江苏省援建指挥部总指挥梁学忠介绍说,规划制定完成后,江苏省对口支援绵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与绵竹市就对口援建先期启动项目进行了协商讨论,究竟是先上生产项目,还是先上生活项目,大家展开了讨论。
  支持先上生产项目的人认为,“5.12”大地震后,绵竹3大支柱企业均遭严重破坏。震后绵竹财政枯竭,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群众一度人心不定。援建最迫切的是恢复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恢复生产建设、确保财政收入。支持先上生活项目的人则认为,中央要求灾区要在两三年内恢复到震前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并且要有适度的提高。首先要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生活秩序应该排第一。
  经过共同协商,“先生活、后生产”被确定为一项原则。江苏首批启动的35个项目,其中教育17项、卫生13项,民政1项、基础设施1项。这些项目早一天建成,灾区群众就能早一天得益,早一天安定。

  培育“造血”功能

  梁学忠告诉记者,恢复重建重在形成“造血功能”,援助资金总量是有限的,激发市场潜力却能够为发展提供无穷的力量,江苏在生产项目建设中注重培育形成市场化机制。首先发动社会认捐、认建项目,以政府资金翘动社会资本。
  其次是培育房屋建设、监理、质检产业链条。吸取这次大地震的教训,江苏对建筑按地震设防的要求,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但当地还没有市场化的施工监理公司、缺少过硬的质监专业人才,当地对建材检测的设备基本是空白。江苏省计划将质检用仪器设备作为援助这个领域的重点,通过派遣质检专家和引进监理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同时帮助地方培养一支自己的质检队伍。
  第三是与绵竹市协商共建绵竹农业和工业示范园。江苏省农业专家赵亚夫多次赴绵竹考察农业重建工作。他告诉记者,绵竹农民比例高,但农业效益并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最紧迫的任务。
  绵竹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彦夫告诉记者,江苏不仅带来了资金和项目上的大力支持,还通过给绵竹干部办培训班、交流协商共同探讨援建规划和项目情况,对提高绵竹干部的能力有一个很大的拉动作用。江苏派来了最好的干部和专家,在与绵竹市各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的沟通中,许多科学的理念、方法无形中传递给了这里的干部,这对绵竹重建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关稿件
· 陕西省规范灾后重建工程和农房重建 2008-08-25
· 四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政策支持灾区灾后重建 2008-08-14
· 四川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筹措灾后重建资金 2008-08-07
· 国务院提出三年左右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2008-08-06
·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用地免征土地有偿使用费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