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享受运动快乐 环保深入人心
    2008-08-27    本报记者:王莉 潘莹 实习生:梁诗韵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缤纷的8月,中国因奥运而令全球瞩目。如今,尽管北京奥运会已圆满落下帷幕,但国人的生活却因奥运而发生着变化。

参与热情提高 掀健身热潮

  “奥运会期间来我们这儿健身的人多了不少,他们大部分是上班族。”位于北京中关村附近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在奥运氛围的渲染下,人们纷纷选择利用休息时间到健身中心锻炼,健身中心也因此比往常热闹了不少。
  “我有张健身卡,之前没怎么来过,但最近来得频繁多了。”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会员黄女士对记者说:“前阵子天天看奥运赛事,看到身材很棒的女运动员,我羡慕得不得了,所以就下定决心要多来动动。”
  张女士是北京某公司的白领,最近她成了羽毛球馆的常客。“我最喜欢看羽毛球比赛,每次看完比赛后我手就痒痒。”她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各大公园、露天广场也成了市民健身的场所。每天早上和傍晚,这些地方都会聚集大批群众前来运动:有打太极的,有跳舞的,有练拳的,有练剑的,运动项目五花八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进行了题为“哪些奥运项目最适合向公众推广”的调查,调查显示,奥运会明显推动了公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50.3%的受访网友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会在奥运会后更多参与体育锻炼”。
  正如网友“动力火车”所言:“2008年,中国书写了奥运的光荣与梦想,而在奥运荣耀之后,能不能真正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民众广泛参与、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将是对‘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真正考验。”

“绿色奥运”催生“环保时尚”

  作为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绿色奥运”自提出以来受到热烈响应,不仅使普通民众的生活细节发生变化,也催生出越来越多视环保为时尚风向标的“环保时尚”一族。
  Julie Edmond来自美国纽约。五年前,Julie曾在中国南方一所大学担任外籍教师,在中国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这次来北京,她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在商场购物常常被告知“no free plastic bags(不提供免费塑料袋)”,在街头,很多年轻人的肩上都挂着又大又漂亮的环保袋。
  在北京西单商场旁的公交车站,正在候车的北京姑娘小雅背着印有“俺环保俺快乐”字样的布袋。她告诉记者,6月1日“限塑令”出台前后,北京很多商场、超市和一些公司免费给消费者赠送环保袋,她的环保袋已经有七八个之多。这些环保袋又大又结实,有的设计非常独特,她和朋友现在都喜欢使用环保袋。
  “‘绿色奥运’所引领的环保袋热潮不仅是一次运动,一种时尚,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态度。”作为北京“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的倡导者之一,民间环保人士吴中华对此深有体会,“最初很多人认为这个活动是作秀,根本不会持续下去”。
  “坚持下来就有收获。”北京市环保宣教中心主任张宝森说,自2006年启动以来至今,北京“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经历了萌芽、孕育、发展、创新、成熟的历程,目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广大车友的积极响应,已成为北京市最到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品牌活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环保理念变成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吴中华告诉记者,“千里马”汽车俱乐部车友“哈哈”2007年举办的没有一辆婚车的“绿色婚礼”令很多人印象深刻。此后,不少车友会外出组织聚会、植树等活动时,都尽量走路、骑车或乘坐公交车。
  据了解,中国目前已有106个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受到很多市民热烈响应。“环保的就是时尚的”成为不少都市人的口号。
  一家名为“疯果立方”的店铺不久前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开业,连日来这里人头攒动,由国内众多设计师手工制作的各类环保作品受到消费者追捧。来自广州的柴珂对这些设计美观、独一无二的布艺玩具、首饰、生活用品爱不释手,这个背着环保袋、脚穿棉布鞋的时尚女孩对环保的看法颇有代表性,“时尚稍纵即逝,而环保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生活态度”。

文化自信渐增

  事实上,奥运会绝不仅仅是运动员较量的舞台,更是一场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同样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实施的在线调查(3006名网友参与)显示,北京奥运会使得国人对传统文化开始了一个重新认识和发扬的过程。调查中,39.3%的网友表示中国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对外交流,有20.6%的网友认为世界将会兴起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梦”。
  在北京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记者看到两三位老大爷正在娴熟地抖动手中的空竹,空竹在他们手中飞速地旋转,发出悦耳的声响。老大爷高超的抖动技术使得驻足观赏的两位外国朋友目瞪口呆,他们频频竖起大拇指。老人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表情,随即通过各种身体语言耐心地给外国朋友做起了抖空竹的动作分解示范。两鬓斑白的老人笑着告诉记者,抖空竹是集娱乐性、健身性、灵活性的一种传统的运动项目,外国人来到北京看到这个肯定很好奇,“我希望通过空竹可以把咱自家的文化介绍出去,让他们了解中国”。
  如今,行走在北京街头,随处可以听到北京人微笑着对外国游客说“Welcome to Beijing”。来北京旅游的澳大利亚游客保尔兴奋地告诉记者:“前两天,有一个很小的小孩笑着对我说‘Hello’,我太惊讶了,北京人真是热情。”
  一位来到北京采访的法国媒体同行兴奋地告诉记者:“经过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中国人的观念改变了,树立起了与外国人交流的文化自信,他们可以大方自如地和外国人交流,他们乐于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民,让世界了解中国。”

  相关稿件
· 强生奥运展示中心举办奥运女冠军庆祝会 2008-08-27
· 奥运盛宴加速京津冀一体化 2008-08-27
· 股市漏乘奥运顺风车 2008-08-27
· 听,奥运转播背后的中国脚步声 2008-08-27
· 盘点奥运经济系列报道 2008-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