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以来,山东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统计显示,2006年、2007年山东CPI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0.5、0.4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山东CPI同比上涨7%,全国上涨8.1%,山东低1.1个百分点。1月至7月,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目前,山东CPI涨幅已经由前两年的全国24位,继续后移至28位,成为全国CPI涨幅最低的省份之一。
工农业品充足:山东稳促全国稳
作为经济总量位居第二的沿海大省,山东在工农业发展方面都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工农业产值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省内工农业品供应十分充足,对稳定物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谈及山东工农业产品的供应,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如数家珍:“山东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总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首位,粮食、棉花、油料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品供应大省。山东制造业新世纪以来发展迅猛,造纸、水泥、化肥、火力发电等传统基础及原材料产品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手机等日用消费品的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丰富的工农业产品供应不仅保障了山东省内物价水平的稳定,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全国物价水平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近年来致力于发展“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的工业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大批类似海尔、海信、青啤等质量过硬、引领市场潮流的工业品,从而使得市场上山东省内工业品销售份额呈大幅增长之势。相对于省外产品而言,省内产品运距短、销售成本低,价格自然也相对较低,从而有效拉低。 从今年前5个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看,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产品省内销售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到63.8%、47%、30.5%、58.2%。受此影响,1月至5月,全国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5%,山东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仅1%。
造就CPI涨幅洼地的更多“山东因素”
经济大省山东成为全国CPI涨幅洼地,除了其充足的工农业品供应外,山东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大量纺织农产品等出口受阻转内销。 近年来,随着山东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山东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明显降低。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对2006年山东居民消费构成的调查显示,山东居民食品消费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而工业品消费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衣着、医疗保健用品、家庭设备用品等价格持续下降商品的比重更是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这一趋势仍在进一步深化。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副队长刘同星说:“从今年以来全国和山东价格运行来看,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起了上拉作用,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助降了价格总水平。山东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CPI涨幅产生了相对的下拉作用。” 山东还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份和位居全国前五位的纺织品出口省份。近两年来,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许可数量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山东这两大类产品出口增幅明显下滑,一些出口企业不得不转而面向国内特别是山东省内寻找市场,市场供应加大直接促进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下滑。以纺织品为例,今年前5个月,山东穿着类价格下降2.7%,比全国同类商品多降0.6个百分点,影响山东价格总水平下降0.1个百分点。
“调控之手”拉低山东CPI涨幅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山东省加大了价格监控预警力度,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及时做出前瞻性、预测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价格控制措施。“调控之手”及时出击,有效拉低了山东CPI的相对涨幅。 年初,山东省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制品、鸡蛋、液化石油气等6大类群众生活必需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其中对11家龙头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对400多家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实施调价备案制度。今年以来,山东省物价部门共受理提价申报400多件,责令恢复原价或降低调价幅度110件次,有效抑制了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6月2日,山东在全国率先对电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要求煤炭生产企业7月、8月、9月三个月每月再追加256万吨电煤计划,价格则在6月份价格基础上每吨下调10元。 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走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走势。今年以来,山东对化肥的价格干预也从尿素、碳酸氢铵扩大到磷酸二铵、氯化钾、复混肥等主要品种。其中磷酸二铵出厂价由授权市物价局管理改为省物价局直接管理,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最高限价;并对化肥生产实行优惠电价政策,仅此一项就降低化肥企业生产成本近30亿元。 山东省物价局价格调控处处长董金文介绍,这些举措避免了社会囤积、抢购现象漫延,有效稳定了市场对涨价的预期。不过他同时指出,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强,受钢铁、石油、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也较其他省份显著,随着工业品、原材料及燃料、投资品等基础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对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山东物价也面临着更大的全面上涨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