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个农场诞生5000多户“庄园主”[图]
    2008-08-18    本报记者:赵叶苹 李生东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这是南田农场的芒果园。资料照片

4000多户职工盖起了小洋楼。资料图片

  在海南三亚的蓝天碧海之外,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去处。碧绿的芒果园漫山遍野,浅色别墅掩映其中若隐若现,小桥流水、耕读之家。
  这里就是海南省国营南田农场。自1992年开始,南田农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加强科技投入、打品牌闯市场,不仅摘掉了全国特困农场的帽子、劳均收入连续6年居海南农垦之首,还激活了周边两个贫困市县发展芒果产业。

芒果成就“庄园主”

  8月初,记者来到南田农场职工董进丰的“董家果园”。他家的二层楼房掩映在果树丛中。由于正值农闲时节,董进丰悠闲地在家看着电视。他告诉记者,1992年,农场号召职工包地种芒果,每人可以承包十余亩,承包期限是30年,前三年免收租金。虽然当时大家对芒果市场不看好,但有场领导班子带头,很多人都放心大胆地干了起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功夫,他的十亩果园就为他赚回了一幢楼房,而且农场成立专门的协会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市场营销协会则负责寻找市场、找销路。国营农场的在技术和营销两方面的组织优势,解决了职工种植芒果的后顾之忧,“这份产业让我们很快富裕了起来。”董进丰高兴地说,他家的芒果算少的,有一些职工还到附近农村承包土地种植更多的芒果。
  田保生的“田家果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田保生原是南田农场畜牧公司的下岗职工,农场号召大家承包土地种芒果,他便包了40亩。赚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卖掉农场的果园,又在海棠湾镇承包了116亩地开荒种芒果。“这几年猪肉价格好,我谋划着发展养猪业,扩大肉猪出栏量。”田保生告诉记者,果园尽头,一个占地20余亩,年出栏量达5000头的猪栏即将建成。
  在南田农场,和董进丰、田保生一样,拥有几亩甚至上百亩果园的职工还有5000多户,全场98%的职工拥有芒果及其相关联的一份产业。南田农场的台农一号芒果和贵妃芒果先后被世界粮农组织和中国果菜大赛组委会评为“中国果王”和“中国果后”。海南农垦总局副局长、神泉集团董事长彭隆荣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让农场一下变出了5000多个庄园主。”
  16年来,南田农场由穷变富了。2007年,南田农场利润突破1000万元,农场职工年收入达到33016元,连续六年居海南农垦之首,并且已有181户职工购买了小汽车,4000多户盖起了小洋楼。

一场台风逼出改革

  很难想象,这样富裕的南田农场曾是海南农垦系统5大特困农场之首,全国农垦十大亏损企业之一。
  据介绍,1992年之前,南田是一个以橡胶为主业的农场,橡胶种植面积曾多达7万多亩,上世纪70年代也曾创出辉煌成绩——全国第一个产量超过3000吨干胶的农场,荣获了国务院的嘉奖令。然而,由于南田农场位于台风走廊,1992年的一场台风让这个橡胶农场一夜之间从富翁变成了乞丐。全场7万多亩橡胶被吹倒了1万多亩,剩下的也七零八落。加上20世纪90年代国际市场橡胶价格低迷,双重打击让南田面临着“是继续从头开始种橡胶,还是调整结构”的重大选择。
  彭隆荣说,对于南田人来说,这场自然灾害是祸,也是福。惨痛的教训让他们认识到,光靠吃“橡胶饭”,既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挑战,也富不了农场职工群众。必须在发展橡胶生产的同时,用足资源优势,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
  南田农场领导班子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农场虽然地处台风走廊,但属于天然温室,种植芒果具有早熟的优势,趁春节前后市场空当上市,肯定能卖大价钱。为此,他们向职工群众发出了“大力发展芒果生产,合理改善产业结构”的号召。
  农场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土地使用上,农场把优质土地承包给职工群众种芒果,3年内免交土地租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改善水利、电路、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在资金上,建立芒果扶贫资金,帮助困难职工打水井、买果苗。在技术服务上,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芒果种植技术攻关,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和芒果技术协会,健全科技网络,做到队队有技术辅导员,大规模开展芒果实用技术进村入户活动。在市场营销上,农场组织人员到内地十多个大城市设立经销点,开拓市场,每年重奖营销大户。
  这些措施出台后,职工群众种植芒果的热情高涨,全场芒果种植面积每年递增5000——6000亩。截至2007年底,南田农场芒果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加上农场职工在周边乡镇的租用地,南田职工的芒果至少超过5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

南田农场的成功启示

  在致力于农场发展、为职工群众谋福利的同时,南田农场领导不忘周边群众,把现代农业理念根植到贫困山区。从2002年开始,南田农场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与周边国家级贫困县陵水县和保亭县积极开展科技联结扶贫活动,先后抽调了400多名党员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深入周边农村“帮思想、帮技术、帮种苗、帮营销”。截至2007年底,南田农场与保亭、陵水两县的11000多户黎族群众结成扶贫对子,种植了2万多亩芒果,成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南田农场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改革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外,彭隆荣认为,南田转变经营机制,率先在国有农场引入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是成功的关键。
  从1992年开始,南田农场将国有土地按户分配给职工群众,实行“两统一分”的家庭承包经营。“两统”是农场把国有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统一起来,把职工自营经济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起来,对职工种植芒果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机耕、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措施、统一市场服务。“一分”是把职工能自理的一分到底,由职工家庭“自我投入、自我经营、自我积累、自负盈亏”。既放大农场“统”的功能,又激活职工家庭“分”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职工群众对国有资产的关切度,为推动农场发展、增加职工群众收入注入了持久动力。
  海南农垦党委书记张力夫总结南田改革发展的经验认为,南田的首要成功经验是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紧紧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促进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资源共享、合理分配,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坚持科技兴农、科技致富,努力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发展群众自治的专业协会,较好地发挥了组织化的优势,从行政领导转向社会服务;开展科技联结,改善周边关系,营造和谐环境。
  如今的南田农场已成为海南农垦改革和发展的坐标,是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方向。南田农场2008年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为集团上市做准备;利用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的契机,投资10亿元资金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

  相关稿件
· 戴茂荣:发挥国有农场潜力 领头新农村建设 2008-03-17
· [公司创意]不务正业,微软开办“农场” 2007-04-23
· 提高农场工人收入 麦当劳提高小西红柿进价 2007-04-11
· 罗马尼亚政府决定资助城市青年下乡开农场 200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