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产气地”何以成为“受气地”[图]
    2008-08-04    本报记者:王晓磊 王金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7月18日,重庆一加气站门前,等待加气的出租车排起长队。本报记者 王晓磊 摄
  前几天的下午,重庆主城区最高气温30摄氏度左右,在入夏以来已算是凉快。司机邹卓伦开着出租车,来到重庆江北区金岛花园CNG(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在这里,加气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排着约一百米的长队,缓慢地向前挪动。
  看到这幅情景,邹卓伦像松了口气,不停地说:“好多了!好多了!看这个样子,半个小时就能加到气了!”他说,仅仅在几天之前,每次加气还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

产气地反屡屡“受气”

  邹卓伦所说的,是重庆近来遭遇的一场突发性“天然气荒”。重庆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吴冰表示:“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夏季之后,由于气温升高,用气需求量剧增,加气量与加气车次的增长,造成了公交、出租车等运营车辆加气困难,出现了排队时间较长的情况。”
  近年来,“加气难”现象在重庆发生已不止一次。作为我国西南天然气主产区,境内又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企业四川维尼仑厂,重庆却几乎每到夏季都要遭受“气短”之苦,这对于完全把天然气作为动力的重庆出租车和公交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一位出租车司机向记者描述“气短”时的苦恼:“我每天早上六点出门,下午四点交班,运营时间不过十个小时;每天要加两到三次天然气,每次一般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排队时间占了运营时间的1/3以上,剩下的时间哪还够出什么利润,都帮老板打工了。”司机们说,那时候早上出门时想的不是赚钱,而是盘算到哪里加气,走什么线路。
  邹卓伦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出租车司机正要去加气,遇到一对母女打车,要求从重庆人民大礼堂坐到七星岗,路程不过三公里。司机把引擎盖掀开给她俩看,说车子实在没气了。母女俩无论如何不信,并赌气称愿意等司机加够气再去,不然便要投诉。结果母女俩硬是坐在车上排了两个小时的队。
  另一点让出租车司机有意见的是一些加气站经常不营业,司机加气得碰运气。出租车司机彭斌随口说出了新牌坊、毛线沟、石坪桥等几个经常不开的重庆主城区加气站名称。还有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自己有天上午跑了三个加气站,结果一个也没开。“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是没有气吧。”此外,排队加气时的秩序问题也一度让出租车司机们烦心。一些插队的车辆被司机们认为是“特权车”。邹卓伦说:“最近一段时间情况好转了。前几天经常能看见插队的。”

需求猛涨,增产有限

  导致今年这次“加气难”的直接原因,是近来油价攀升,油气差价扩大,CNG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今年天然气增产有限,加剧了供需矛盾。
  在最近一次汽油价格上调中,重庆主城区的93号汽油每升上涨0.86元,达到6.12元/升;而压缩天然气的价格为每立方米1.98元。同样一辆车,每加一升汽油和一立方米天然气所跑的路程相差不大。“几年前刚开始用天然气的时候,很多司机还不理解,觉得这个东西麻烦,不但‘力气’不如汽油大,加气站还少。”邹卓伦说,“现在大家算是明白了,气比油便宜三倍多,谁不用气谁是‘哈儿(傻瓜)’。” 
  由于天然气明显的价格优势,重庆不少私家车一度纷纷进行“油改气”,把车辆改装成能够使用压缩天然气的“双燃料车”。“油改气”最火热时,有改装资质的各大维修厂都需要提前预约。目前,重庆市内CNG汽车保有量约为五万辆,而使用CNG燃料的公共运营车辆仅为两万辆,超过半数的用气需求来自于“社会车辆”。吴冰说:“天然气加气量是当前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增长最多的类型。近几年来,CNG用气量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幅度。”
  一方面是需求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是今年石油生产企业没有大气田投产,供应总量增加有限。而作为我国推广CNG燃料汽车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重庆自1998年开始全面推广CNG汽车,目前已有92%的公交车和97%的出租车使用压缩天然气燃料,公共运营车辆用气压力巨大。在许多公交车、出租车司机们看来,社会车辆是来“抢气”的。邹卓伦说:“前段时间,在加气站排队的‘社会车辆’确实有点多。”为此,重庆暂时叫停了车辆“油改气”,对违规改装CNG车辆的将给予处罚。

“加气难”波及市民

  一些出租车司机表示,每次遇到“加气难”,都会使出租车整体服务质量下降,整个行业都受到影响。
  目前,重庆市民对公共运营车辆的服务抱怨颇多。家住重庆沙坪坝区的赵先生说:“出租车不好打了,也不好坐了。”在今年“加气难”最突出的时候,出租车甚至包括公交车司机为了省气,往往一边“挥汗如雨”,一边“惜气如金”,在大热天也拒开空调。此外,在加气高峰时段,拒载问题也较为突出。重庆市民在招手打车时已习惯了先接受司机的盘问:“去哪里?”在小心翼翼地说出目的地之后,被满脸不悦的司机拒载也实属平常。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梁培军对此表示,“打车难”首先是因为出租车投放总量不够,实载率过高。此外由于前阶段加气比较困难,出租车的正常运行受到一定影响,“打车难”的矛盾更加突出。前不久,一家重庆网站发起“遇到‘的士’关冷气会否拒付费”的讨论,许多网友表示,乘客有享受空调服务的权利,否则自己会选择拒付费,或者向有关部门投诉。
  然而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拒载、拒开空调的背后也有苦衷。“省气不是为了怕花钱,只是为了减少点排队的时间。”彭斌说,“加气难”最突出的时候,白班司机如果下午四点交班,至少三点就要开始排队。如果碰上实在“不顺路”的乘客,司机只好拒载,否则耽误了加气还得给夜班司机付补偿费。
  一位网友“彩云追玉”代表出租车司机所说的话听来更觉委屈:“坐车的客人你是上帝,但如果你是一名服务人员,我有可能会到你那里,成为你的上帝,我想,上帝何苦为难上帝?”
  一些司机向记者表示:“幸亏现在情况好转了。如果‘加气难’再持续下去,经济上吃不消,只有不干了。”

采访札记

仅从供需关系入手难以根除"气短"痼疾
    油价上涨引发的重庆“加气难”,终于在政府强有力的“有形之手”干预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重庆乃至我国的“气短”痼疾也许会长期存在。
  众所周知,CNG是个好东西,它比汽油更环保更便宜,汽车每公里耗气费仅相当于耗油费的1/3。因此,在油价高启的时代,全国各地都越来越喜欢天然气,多多益善。重庆作为我国西南天然气主产区,其第二、第三产业乃至居民日常生活一向依赖天然气,其境内的四川维尼仑厂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企业,重庆主城区的公交车、出租车全部使用CNG作燃料,老百姓也习惯用天然气生火做饭。天然气市场的波动,无疑像油价上涨一样,会触动重庆经济最敏感的神经。
  重庆市政府的反应之快、处理之果断令人赞叹。重庆加气站排长队现象现已基本消失。重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预言,明年重庆“气短”局面将进一步缓解,因为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将有新的气井投产。
  然而,天然气供应增加果真会缓解“气短”局面吗?这永远是一个不能肯定的答案。事实上,在全球资源紧张、油价高涨的背景下,天然气作为既环保又廉价的能源,不可能供大于求,甚至连供需平衡都做不到。殊不知,在供给增加的同时,需求也在以更快的速度攀升。以此次重庆“加气难”为例,“加气难”之所以得到缓解,并非是因为有效需求相对减少,而是因为政府“有形之手”遏制住了需求。一旦政府在供给增加的情况下“高抬贵手”,那么需求就会急剧膨胀,又一次规模更大的“加气难”就难免产生。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抛开“油改气”不说,单说重庆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就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成为支撑重庆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不少跨国企业纷纷在这里建立化工基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庆拥有储量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天然气资源。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最近与重庆化医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决定启动己内酰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霍尼韦尔预计投入超过两亿美元。据霍尼韦尔中国区副总裁孙丹透露,此项目将使重庆形成尼龙及其衍生物的化纤产品链,成为中国中西部的化纤生产基地。而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德国赢创德固赛集团也当仁不让,近日决定对重庆三聚氯氰生产基地追加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这些追加投资意味着,它们将需要更多的天然气!
  因此,仅从供需关系入手难以根除“气短”痼疾。即使不谈需求,天然气供应也不容乐观。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一直在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身为全球知名上市公司,他们为了赢得更多利润,都愿意把天然气出售给东部地区,而不愿意让西部地区独享。更为堪忧的是,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资源,它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生态危机令人瞠目,近年来重庆开县的“井喷”和“井漏”就是例证!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呼唤那些对生态环境危害小、并且可再生的新能源了。只有加紧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才是解决“油荒”、“气短”的根本之道。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那种混合动力汽车只能说一种过渡产品,电动汽车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不可否认,目前已经问世的一些电动汽车在性能上与传统汽车尚存在不小的差别,这也是其难以产业化的根本原因。但随着科技进步,这个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对于致力于向前发展的企业来说,谁占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高点,谁就会赢得未来的市场。而那种仅靠消耗资源来赢利的企业,总有一天会因缺乏社会责任感而陷入困境。

相关报道

政府“有形之手”缓解“加气难”

    针对今夏出现CNG(压缩天然气)供应紧张,公共运营车辆出现“加气难”的情况,重庆市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协调各方企业,采取紧急措施,增加天然气供应量,并新建了一批加气站,以保障公共运营车辆的用气需求。

增加供气,分流车辆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吴冰表示,针对近期公共运营车辆加气特别困难的状况,有关部门已启动了紧急供气预案,压工业,保民用,保CNG供气,到目前为止已压减了数十家工业企业的用气,对CNG的供气量每天增加了10万立方米。
  此外,为了分流排队车辆,增加加气站的供气能力,重庆主城区今年将新建10座加气站,其中目前已新投运三座加气站,年底前将投运七座,从而达到每天新增供气能力25万立方米。另一批约15座加气站也在规划之中。同时,原有的加气站点也将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供气能力。
  在燃油补贴方面,从7月1日起开始发放出租汽车燃油补贴至今,目前重庆市主城区7801辆出租车中已有7793辆领取了燃油补贴,共计2700余万元,占车辆总数的99.89%。

“油改气”暂时叫停

  造成本轮“加气难”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社会车辆“油改气”,加剧了天然气供需矛盾。为此,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不采取了暂停“油改气”的临时措施,停止私家车、单位用车等非营运车辆改装为CNG燃料车。
  事实上,出于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考虑,重庆近年来一直大力推广CNG燃料车辆,目前全市公共运营车辆已经普遍使用CNG燃料。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梁培军表示,在前一阶段,CNG汽车大量涌现对节能减排有好处,但目前重庆CNG汽车改装数量已经超过了预测。社会车辆对CNG需求量增加,对公共交通用气构成压力。“供应和需求产生矛盾的时候,政府认为还是应该首先保证公共利益。因此对社会车辆的改装CNG做了暂时限制的规定。”
  梁培军说,“限制改装”只是暂时的,具体解限时间要视CNG的供需情况、加气站的数量及布局的合理程度等因素而定。“在条件具备的时候,仍然将打开改CNG车大门。”

“气短”缓解,问题犹存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政府“有形之手”的干预下,重庆“加气难”现象开始缓解,各个加气站点前的“车队”变短了。乘坐出租车时,能明显感觉到司机们的心情在变好。
  吴冰表示,要真正解决加气难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供应总量的增加,其余措施都只是权宜之计。“今年石油部门没有大的气田投产,总产量增加有限。但长远来看,天然气供应紧张将是暂时的情况,从明年以后,可能石油部门在四川、重庆的开采能力会大幅度增加。只有真正从源头增加供应,油气矛盾才能从根本上缓解。”
  专家认为,除了在总量上保证CNG供给外,还应合理控制需求的增长。一旦需求增长过快,脱离实际供应能力,类似“加气难”的情况就可能再次重现。相比于汽油,目前CNG价格优势过大,人们“油改气”的冲动还可能长期存在。吴冰说:“现在CNG的价格只有不到汽油的30%,这个价格的确是差得太大了。今后随着国家对汽油价格的调整,这个比例可能将会缩小,这样有利于油气矛盾的缓解。我个人认为,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个比价关系肯定是要调整,要缩小。”

  相关稿件
· 英国最大能源公司英国天然气公司大幅提价 2008-08-01
· 且看国家能源局如何“施展拳脚” 2008-07-30
· 猜测走势不如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2008-07-30
· 英国国际车展:环保、新能源车引领潮流[图] 2008-07-30
· [图片新闻]新能源车北京奥运会显身手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