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岳西县:“农经合”催生产业化发展
    2008-08-01    本报记者:王正忠 王圣志    来源:经济参考报

  245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领5万多农户,打造出年产值近5亿元的“茶、桑、菜”三大产业。近年来,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县发挥农业经济组织作用,有效解决了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大市场难以对接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而且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承载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动员组织能力和科技推广能力表明,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岳西县委书记宋圣军说。 

形成三大特色产业

  岳西县集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境内群山兀立,川谷纵横,全县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由于气温低,种粮往往是“种一坡,收一锅”,群众生活十分困苦。近年来,岳西县依靠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推广冷凉经济作物,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江南水乡茭白尽,不知转入此山来。炎炎七月,正值市场茭白“暑缺”时节,岳西县高山“冷浸田”里色白味嫩的茭白却恰好成熟。
  “现在市场上茭白供不应求,每斤价格在一块五左右,亩产可达4000斤,去掉成本,每亩最少能赚5000块钱,”岳西县主簿镇金塘村农民、“岳西县富源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传时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租种了300多亩茭白,按此计算,最少能收入100多万元。
  2006年12月,王传时等3名农民发起成立了“岳西县富源茭白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合作社社员58人,共联系农户1680户,种植茭白4000多亩。
  岳西县县长汪谦慎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5家,成员3.1万人,覆盖近5万农户。这些种植大户、销售能人、农技骨干通过自愿联合形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围绕高山蔬菜、茶、桑产业,着力为农户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培训一条龙服务,增强了农民抵御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催生了特色农业产业。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辐射带动,政府进行有序引导,岳西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岳西县规定,种植一亩高山茭白,特困户补助400元,一般贫困户补助200元,普通农户补助100元。近几年,全县共安排财政专项发展资金650万元,激励扶持贫困户、低收入户和返租倒包大户发展高山蔬菜。同时,对发展茶、桑的种植户,政府也都给予一定的补贴。目前,这个县茶叶面积发展到12.8万亩,成为全国百个茶叶优势区域县之一;桑园面积发展到6.2万亩,成为安徽省重要的优质茧示范基地。高山蔬菜、茶、桑三大特色产业已经形成。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8%。

解决三类突出问题

  宋圣军告诉记者,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了结构调整难、农技服务难、农产品销售难的“三难”问题,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快了土地合理流转进程,使农技推广有了更有效的途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聚变效应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经济合作组织由于拥有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与农民签订农产品最低保护价订单,化解了农民生产经营风险,改变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势单力薄的局面。例如,岳西县组建茶业协会108个,茶叶协会通过将“岳西翠兰”这一知名品牌作为全县的公共品牌,有效进行了茶叶产业的品牌整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推进了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记者了解到,在岳西,一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相当于一个技术培训基地,就是一个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这些经济组织发起人几乎都是拥有一技之长的种植能手,合作组织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即时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少合作组织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建立比较稳固的关系,在技术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等方面展开合作。农户通过合作组织提高科学种田本领,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中获得经济效益。
  此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进程。在岳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了一大批种植大户,他们承包外出打工的农民土地,少则几十亩,多达三五百亩。目前,岳西县5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发展到113户,种植面积11922亩。这些大户打破村域、乡镇域、甚至县域界限,不断拓展基地。土地大量流转到种植大户、农村能人手中,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推进“法律化”“市场化”

  以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据介绍,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岳西县规定,只要有5名以上的成员,有规范的名称、固定的场所、明确的约定、相应的组织机构和2000元以上的注册资金,就给予“零收费”登记,并由县民政部门拨付2000元的启动经费。同时,选择茶叶、高山蔬菜、蚕桑等特色农业基础较好的乡镇,引导种植大户和农村经纪人联合组建行业协会,发挥发展特色农业的组织带动作用。
  重点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地位法律化”、“运作市场化”建设。县有关部门成立专门队伍,帮助各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决策、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市场运作、风险承担等细则,促其规范运作。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经济合作组织都建立了以保护价收购会员农产品、盈余二次返利的分配机制,使会员得到了实惠。
  这个县还将特色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农民技能培训、产业化扶贫等项目,“打包”安排到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区域内实施。近两年来,全县共实施项目300多个,投入政策性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对合作经济组织提出的项目,优先立项,并将退耕还林、扶贫、产业化、基本农田建设等国家投资项目,重点向有优势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集中,支持鼓励经济组织组建民间担保公司,依法开展互助性融资担保。同时,政府部门还将农产品行业管理、农产品政策性收购、农民培训等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合作组织经办,这样既贴近实际,发挥了行业协会作用,也减少了政府行政成本。

  相关稿件
· 农村金融机构:活力不小,掣肘不少 2008-08-01
· 上半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1.6万亿元 2008-08-01
· “家电下乡”黏住农村市场 2008-07-31
· 农行创新商业化模式破题农村金融 2008-07-30
· 海南:公务员不得承包租赁农村土地 200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