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监会:多渠道提高传统寿险保障水平
    2008-07-30    本报记者:陈圣莉 实习生:殷丹丹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上半年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寿险业务,其增长比率超过60%。但投资型业务的迅猛增长,亦使得业务结构不合理的风险日益突出。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29日在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保险公司应该更加注重发展保障型产品,这才是保险的主业。

银保渠道贡献大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18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99.3亿元,同比增长19.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59.8亿元,同比增长64.2%保险公司赔付支出累计1543.9亿元,同比增长33.4%。”袁力在会上说。
  对于增长的原因,袁力分析道,第一,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增加了对保险的需求;第二,今年上半年以来的几次重大灾害事故,使老百姓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普遍提高;第三,保险公司今年上半年普遍加大了产品开发和推广的力度;第四,银行也在发展很多中间业务,在代理保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2008年股市持续震荡,基金销售难度加大。商业银行为了保持业务快速发展,开始努力发展中间业务,大力销售保险产品,这导致银行渠道保费爆发式增长。从新单保费增长结构来看,整个行业上半年银保保费增速超过了100%。

风险保障仍是保险主业

  “在今年上半年的寿险保费收入中,投资型业务占比已达到79%。但在其发展迅猛的同时,这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许多结构性矛盾和风险。”袁力指出,保险公司的主业在于提供风险保障,而不是理财,所以保险公司以后应该更加注重发展保障型产品。
  袁力透露说,保监会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传统寿险,提高保险的保障水平。今后保监会将逐步采取措施,引导保险公司加快、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完善寿险业务的价值指标体系。通过内涵价值、标准保费、保险金额等指标,以及内部管理具体的相关规定上约束保险公司,引导公司从目前粗放式的注重规模的发展,转移到注重业务品质和结构方面上来。另外,监管部门还会采取一些监管措施,来引导和促使公司调整结构,着力发展保障型产品。

寿险费率市场化刚刚起步

  袁力在发布会上表示,保监会近期在天津补充养老保险试点产品和小额保险试点方面,尝试了适当的进行放开利率的试点,“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可能会有力地促进传统寿险业的发展。”
  据了解,保监会于今年4月15日发布的《关于在天津滨海新区试点补充养老保险的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开发补充养老保险,可以自主决定预定利率,不受1999年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下称《紧急通知》)的约束。
  6月20日发布《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还进一步规定,保险公司开发补充养老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以及万能保险形式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不受《紧急通知》的约束。
  对此,袁力表示,寿险费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实践起来不能操之过急,要和现有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管理水平,以及整个市场的管理程度相适应。“天津补充养老保险试点产品和小额保险试点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

  相关稿件
· 吴定富:保监会将增设稽查局应对行业风险 2008-07-16
· 中国人寿养老获保监会批准增资至25亿元 2008-07-14
· 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董事会运作指引》 2008-07-11
· 保监会发布新规为保险公司偿付立“规矩” 2008-07-11
· 长城保险:获保监会同意二次增资近10亿元 200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