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库克不会忘记,他2003年刚到北京时,不知道在餐馆里如何点菜,只好连续吃了整整两个月的“宫保鸡丁”。 5年前,这位24岁的加拿大小伙子来中国学习汉语。当时他对中国菜一无所知。而他常去的餐馆里又没有英文菜单。他只有点在加拿大的中餐馆吃过的“宫保鸡丁”。
英文菜单+星巴克咖啡
不过在北京奥运会临近之际,政府颁布了中国菜品的官方英文译名后,库克发现越来越多的餐馆有了英文菜单。“有些菜单还有照片,这对于外国顾客来说方便多了。”库克说。而对于那些希望体验中国菜美味的人来说,全聚德烤鸭店等一些著名的餐馆,除了会为游客们提供自己的招牌菜外,还准备了一些为奥运会特别设计的菜肴。 如今,库克经营着一个介绍外国人来中国家庭寄宿的公司。在北京居住了5年后,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了。 “地铁线路多了。”库克说。经过不断的修建,北京的地铁线路已经增加至5条,而在奥运会开幕前,3条新线路投入使用。毫无疑问,跟英文菜单一样,这些线路都有清楚的英文标志。 以咖啡、汽车和世界通用的英语为代表的诸多西方式生活,来到北京这个快速发展的东方古国的首都才不到30年,而逐渐流行,还是近几年来的事情。 安迪·麦克文在1997年刚到北京时,也遇到了一点麻烦。偌大个北京城,他竟然买不到一杯美味的咖啡。这个挑剔的英国人甚至觉得,一些五星级酒店里的咖啡也糟透了。 “现在到处都是像星巴克那样的咖啡店,不过我还是喜欢到婕妮璐超市去买,那里的咖啡更好。”麦克文说。他在北京生活了10年,曾当过自由撰稿人和记者,如今在一家旅行社当导游。
交通拥堵:大都市的烦恼
西方和现代的一些东西正在流行,可是,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却不是为了找时尚。北京的诸多古迹和旧的去处,如故宫、国子监和旧时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区,这几年都得到修缮和重建,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英语和咖啡多了,汽车同样也多了。从2001年到现在,北京的机动车从170万辆增加到了300多万辆。北京的交通状况,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成了让这个有着1600多万居民的大城市头疼的事情。不过,库克觉得,世界上其他一些大都市的交通也同样让人头疼。 所幸,在奥运期间,北京的交通状况将会有所改善。有关部门规定,从7月20日起,北京将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单号牌照车辆只能在单号日子里上路,而双号车则只能在双号日子里上路。
细心的宗教服务 自由的新闻采访
另外一个西方的标志——《圣经》,而且是印着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圣经》,不久后将成为一件特别的纪念品——当然,也是实用品。11万册《圣经》和其他版本的基督教经文将在北京和几个奥运协办城市分发。此外,中国的神职人员还会在奥运村的宗教中心为运动会提供宗教服务。 外国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变化。俄罗斯新闻社北京局负责人克浪斯说,他们能够直接采访报道了,而不再需要获得中国外交部的批准。 “要是在10年前,这根本不可能。而现在,只要你会说汉语,或找个会说汉语的人当助手,就可以直接去找你的采访对象。”克浪斯说。他感觉跟北京的官员打交道,比跟中国其他一些地方的官员打交道要容易一些。 “以前北京的官员跟外国媒体接触时过度敏感,但现在他们的态度比以前开放多了。”克浪斯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多数外国记者对即将开始的奥运报道充满信心。
夜生活 多晚都没关系
北京迷人的夜生活仍将在奥运期间继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聚集在三里屯和朝阳公园等主要的酒吧街,与朋友们尽情娱乐,享受悠闲时光。 “英国的酒吧往往晚上11点就关门了。而在北京,只要你能喝,晚一点也没关系。”布莱恩说。这位商人喝着一杯吉尼斯黑啤,独自坐在朝阳公园附近的苏西黄俱乐部里,“还有,这里的酒便宜很多。” “外国人占了我们顾客总数的一半。”苏西黄的公关小姐张蓓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政府的通知说会在奥运期间有什么管制措施。”
明年来北京的外国人更多
据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统计,8.6万名外国人已经在北京住了6个月以上,而临时来京居住6个月以内的约有40万人次,同比增长42%。 “明年来北京的外国人估计会更多。”库克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想来中国,想学中文。”这个夏天,库克为他的“奥运家庭寄宿项目”而忙碌,即介绍外国人在奥运期间到中国的普通家庭里寄宿。不过他认为以后会更忙。
安全的都市
“北京还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市,尤其对于单身女孩来说。”已经娶了一名中国姑娘的库克说:“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城市,女孩子晚上都不敢出门。” 即便这么安全,北京的安保措施仍然在加强。地铁站里安装了X光行李扫描仪。进入站台前,携带行李的人将接受安全检查。公安机关也加强了在市区里的警务巡逻。 “警察多了让我感到很不自在。”麦克文说:“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为了奥运会。” “来华签证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紧。”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魏苇说:“只要是以正当目的来中国,都能顺利拿到签证。”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确保奥运期间的安全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来自美国的建筑设计师法希尔·帕特罗斯顺利地拿到了签证。最近,他持一年多次入境的签证来到北京。到达宾馆后,工作人员将他的签证换成了“临时绿卡”。 “申请签证时,我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这位38岁的达拉斯人说:“我也不会担心奥运期间我会遇到什么问题。” 但北京——一个走到市郊就能看到马车和汽车并肩而驶的发展中的都市,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对于刚来北京的外国人,乘坐公共汽车会有不小的困难。许多车站没有合适的英文指示,或者只是一些不很地道的中式英语。而且上了车也不知道该在哪里下车,因为很少有售票员会说英语。 “奥运志愿者能说英语,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或许他们会帮得上忙。”麦克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