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感受北京奥运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2008-07-16    本报记者: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进入北京奥运会专题]

  7月8日,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整整一个月的时刻,随着MPC(主新闻中心)、IBC(国际广播中心)、BIMC(北京国际新闻中心)这些媒体大本营的正式开放,如我一般的新闻工作者也随即奔赴到了奥运报道的前线。
  第一次来到BIMC,正赶上这里召开奥运期间交通运行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王新声表示,在奥运会期间,北交集团要增加线路配置劳动力的总数,使得现在每天的车次数由152000个达到172000个,“也就是说,到了奥运会,在广大市民最需要公共交通的时候,我们要比现在增加两万个车次。”王新声说。
  “地铁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安检,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公交车的安全?”面对记者如此直接的问题,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周正宇说,由于公交运营方式和轨道交通有较大区别,很大程度受到现实条件限制,尽管如此,北京市交通委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车站以及其他可能的地点设有地面监控设施,在部分公交换乘枢纽也加装了监控设施,加大防控范围,另外对乘务人员加强了安全教育。在奥运会期间,我们还会再增加一些人力的防范措施,加强巡视和检查。”
  奥运日渐临近,政府众多更加具体、更加细致的政策纷纷出台。错峰上下班政策的公布、《奥运场馆观赛规则》的发布等等,让我们不禁感到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看着在BIMC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的每一个微笑,都提醒着你奥运马上就到了,就在你我身边,而北京也已经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
  勿庸质疑奥运会是老百姓的奥运会。正如一位北京老人夏凤芝所说,“我们年纪大了,当不了赛事志愿者,但可以做城市志愿者,我们会说英语,在街上帮助外国人,没有问题”。也像17岁的“环保女孩”叶璐所说,“我把‘绿色奥运’的环保理念宣传给我的同龄人,同龄人再宣传给家长,家长再影响同龄人”。更像一位工厂职工所说,“奥运期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奥运最大的支持”。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也是奥运会中普通的一员,我们会用笔记录下我们的所见所闻,把奥运故事、奥运精神传播开来。

  相关稿件
· 感受北京 感受奥运 2008-07-16
· 奥运临近 北京文化旅游不断升温 2008-07-16
· 中国移动:全力保障内蒙古奥运火炬传递 2008-07-16
· 节能车争相送奥运 2008-07-16
· 熊玉梅:奥运期间北京市饭店预订房价回落 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