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创新产业承接模式 贫困县进入省十强
安徽无为由穷变富之路
    2008-07-11    本报记者:孔祥迎 蔡敏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无为县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给以“外商待遇”,激活了回乡创业潮。20多年前,邓立翠因家境贫困成了无为县第一批走出去的“小保姆”,20年后,这位昔日的“小保姆”已经在家乡创办起安徽最大的孵鹅企业,年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农户9000多人。新华社记者:陈晔华 摄

  面对东部沿海产业梯度内移的趋势,中西部省市,特别是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大步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安徽省国定贫困县无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在产业承接中注重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创新、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创新,几年时间里迅速由穷变富,成为全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占有全国羽毛市场80%份额、建成800里皖江上最大的船舶工业园、拥有2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综合实力连续八年进入全省“十强县”,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更上升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首位,其发展模式值得关注。

绝不简单复制工厂

  位于无为县东南部的小镇高沟,过去惟一的出口是一条蜿蜒崎岖的江堤,到县城还要乘船坐车辗转几个小时。如今,从江浙看准市场、学到技术的一批“能人”领头承接兴办起电缆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即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超百亿元,拥有企业近200家,其中11家电缆企业进入“中国电线电缆百强”行列。在承接中持续技术创新是当地企业负责人一致认为能够迅速壮大的首要原因。
  江淮电缆集团副总经理陈宝成介绍,企业在成立之初就面向全国招纳人才,成立研发中心,每年拿出主营业务收入的5%左右用于研发和技术改造。目前已有国有大型企业科研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才等各类研发人员20多人。从适用于高寒地带的管道恒温伴热电缆到耐热硅橡胶电缆、隔氧层阻燃电线电缆、环保型防爆阻燃电缆等等,一轮又一轮新产品开发,使得江淮电缆厂在某些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已经超出了当初的产业移出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这个企业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大型电缆企业华星集团建起了人才别墅,奖励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科技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60%。另一家大型电缆企业华菱集团还成立了中国科大博士后流动站,推动企业技术进步。2006年高沟镇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
  与浙江萧山市有着密切联系且相互承接的羽毛产业,如今在无为县也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产业集群,占全国羽毛市场80%份额。无为人投资兴建起占地1000亩的羽绒羽毛产业园,大力培育高附加值的水洗绒产业,生产毛片、羽毛球、羽绒服、床上用品等,销往沿海省市及美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解决8万农民就业。萧山“羽绒之都”板块经济向无为“羽毛之乡”转移趋势明显。
  当地羽毛行业协会会长、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信长说,小小的羽毛也能靠技术创新得优势。蓝翔集团研发出不改变羽毛形状、成分的“黑变白”技术,正在申请专利。金信长算了一笔账:一根黑毛收购价为3分钱,经过黑变白再加工后,成本上升为6分,卖出的价格则为1毛2分到1毛8分,价格翻了两倍。而传统的白毛一根收购价为3毛3分,加工后也只能卖3毛8分。用了这个技术,企业的利润一下就上去了。
  无为县副县长周毅介绍说,近年来,通过引进、吸收,全县共研制开发新产品60多项,填补国内空白32项、省内17项,4家企业成立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为鼓励企业在产业承接中创新,县财政对企业引进人才实行奖励政策,对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每吸纳一名博士生到企业工作,每年奖励2万元;吸纳一名硕士生,每年奖励1万元。近年来全县共引进中高级人才240人,真正形成了招才重才,尊才爱才的局面。
  严把环保关口,也使无为的承接产业得到升级。首期投资30多亿元的上海华谊集团煤化工项目在落户无为县二坝经济开发区前,当地政府会同环保部门对其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了反复论证。直到投资方追加了3亿元建设配套治污工程,该项目才获得备案批准。而另一方面,为了支持企业发展,无为县承诺建设百年一遇的排涝工程、百年一遇的防洪工程、配套道路和设施,总投资达数亿元。完善的配套,加上当地区位、劳动力优势,上海华谊最终确定投资300亿元在无为建立其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用活扶贫资金 首创“凤还巢”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用活扶贫资金、首创“凤还巢工程”,在扶持政策上创新,是无为县又好又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另一个原因。
  无为县每年4000万元左右的扶贫开发资金不是“撒胡椒”补助到农户,而是采取贴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帮助当地“能人”兴办承接产业。产业集群吸收了大批贫困农民就业,企业还要拿出一部分利润帮扶困难群众。无为县经委主任季求真说,这种新型“工农结合”式扶贫既利于企业发展承接产业,使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也有利于群众自己发展生产,不易出现返贫现象。
  在高沟镇,为了将电缆产业做大做强,镇政府还规定:凡在高新大道两侧征地新上工业项目,每亩补贴6500元办证费用;凡老企业扩建征地,对新建厂房按建筑面积,每亩补贴1万元;对于行政村所引进的企业,按照该企业当年上缴税收地方分成部分,以一定比例返还给村,作为集体资金予以奖励企业。这些资金扶持措施大大调动了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热情。
  无为县还由过去单纯向外输送劳动力,到因势利导启动“凤还巢”工程,输引结合推动产业承接。副县长周毅介绍,县、乡两级政府每年对本地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普查,聘请在外事业有成的无为籍人士担任家乡招商顾问,通过信函、电话、登门拜访等多种方式向在外务工人员通报家乡情况,介绍项目,把“打工潮”导向“创业潮”。在创业政策上,将返乡创业农民视同“外商”,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府还按返乡创业实绩给予经济奖励,每年开展一次“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拿出300多万元奖励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大的企业。同时,给返乡创业农民一定的政治待遇。全县把优秀企业家、劳模等荣誉名额尽可能让给返乡创业者,对县内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家给予享受副科级行政待遇,并推选他们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在广东创业的福布斯富豪榜入选者王传福、吕向阳来了,在无为经济开发区投资1亿元新建新型电池储能项目;在北京创业的何帮喜来了,在无为兴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保龄球道板生产基地——希玛南方工业园……到2007年底,全县有近1.5万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创办或参股兴办企业773家,年创税收约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

把脉市场 壮大产业集群

  与其他一些县市的民营企业先干起来再跑销售不同,无为的两大产业电缆、羽毛的大多数企业创办人都是由销售员或收购员起家的,这些企业紧贴市场,完全实行以销定产,销售员与企业之间是买卖关系。金信长介绍,企业根据销售员的订单生产,并以适当的价格将产品卖给销售员,销售员最终以多高的价格卖出,企业不过问,差价利润及营销费用都归销售员。在无为县,不论是电缆,还是羽毛、船舶、化工企业都是零库存。
  无为县经委主任季求真介绍,全县现在有4000多名专业营销人员活跃在全国各地电缆市场。他们走南闯北,为企业传递信息、拿回订单,是无为企业走向全国的“功臣”。在高沟镇,最先富起来的是那些脑筋灵活、营销有术的销售员,他们赚了钱、拓开了市场后,又带着信息、技术和资金回来办厂。全镇60%的电缆企业厂长经理都曾经干过推销员,懂市场、会经营是这批人最大的特点。一些企业还在生产内部也推行买卖制,上下道工序之间都是买卖关系,上道工序的产品不合格,下道工序可以拒收,从严保证产品质量。
  特殊的团队精神是无为产业集群得以壮大的另一个原因。无为的企业集群普遍成立了行业协会,杜绝恶性竞争。以电缆产业为例,百余家企业犹如“一家兄弟”,关联企业组成混合舰队抱团打天下。全国电缆招商项目投标的80%来自高沟,他们的中标率极高,秘诀就在于联手出击,几家企业共同议标,内部协议好,谁中标都等于高沟中标,业务轮番做,高沟永远是赢家。

  相关稿件
· 环湖赛:让体育成为青海的创新产业 2007-07-20
· 海信:技术创新赢市场 每天诞生2到3项专利 2008-07-09
· 创新要素必须向企业倾斜 2008-07-08
· 云南: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实行首购制 2008-07-07
· [汇市•2008-07-0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新高 200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