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药铸就大产业 吉林通化打造“医药城”
    2008-06-23    本报记者:郎秋红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8年5月27日,吉林省通化市被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冠名为“中国医药城”。获此殊荣的城市,其医药产业必须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医药产业年产值至少为100亿元,占地方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其中,要有三个以上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和医药出口基地,并且未出现重大药品质量责任事故。据了解,目前国内获此殊荣的城市寥寥无几。通化,这个长白山脚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通过10余年的奋斗,成功地实现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成为全国有名的“医药城”。

小中药铸就大产业

  通化地处长白山区,全市2/3的面积是山地。长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资源宝库”之称,是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长白山地区药用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蕴藏量极大,有药用生物资源种443科2790种,在数量上居全国前列。其中人参、鹿茸、刺五加、关龙胆、北细辛、林蛙油等药材道地性突出,质量优良,产量居全国之冠。
  1990年代初期,国内医药市场特别是中药市场开始升温,这为通化市提供了宝贵的机遇。通化市的老百姓及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兴办药厂,一批机关干部和国企技术人员,也下海投身其中。
  面对老百姓表现出来的对医药产业空前的投资热情,1995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提出利用长白山药物资源,建设“医药城”的产业发展目标,通化市民营经济开始呈燎原之势。
  在吉林省,资金匮乏历来是产业做大的瓶颈。通化市适时地对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极大地刺激了民间投资。在各类资本源源不断的注入下,通化市医药企业迅速成长起一批“巨人”,目前该市的制药企业已发展到84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7户,其中修正药业集团的产值突破60亿元,8户企业进入全国中药工业利润百强。2007年全市制药工业实现产值月日25.9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全市制药企业可生产21个剂型、4605个品种,其中自主研发130个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3种,中药保护品种103种,国家一、二类新药16种,年产值超亿元的单品种药6个,涌现出了修正、万通、东宝、金马、紫鑫、长龙等一批知名企业和人胰岛素、斯达舒、万通筋骨片、镇脑宁、楼莲胶囊等一批畅销品牌,成功实现了“小地方大产业”。

政府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推手”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地方政府普遍有一种发展经济的冲动。但是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究竟应该干什么?通化市政府的做法是:给一个好目标、一个好体制、一个好机制。
  1995年开始,通化市开始大力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一些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通过租赁、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革,使国有企业沉淀的存量资产、人才、品牌等生产要素,与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相结合,发挥了各种资源的潜在能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这一方式,共盘活国有企业凝滞的存量资产40多亿元。从起步到成长为年销售额60多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修正集团只用了13年时间。

通化医药产业谋求更大作为

  如今,通化医药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医药城”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对非上市公司监管不够等。通化市委研究室的一份材料显示,过于分散的民营医药企业在缺乏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各占山头,多面出击”现象泛滥,使通化“医药城”建设总体规划的实现受到冲击。为此,通化市有关部门提出了整合现有医药企业,组建紧密型“通药集团”的构想。但是这种构想的实现尚需假以时日。
  目前通化的医药企业有80多户,但是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不过十几户。企业数量多,但经济总量小。据了解,新一届通化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医药城新的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探索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

  相关稿件
· 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医药出口须转变模式 2008-06-16
· 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2008-06-05
· 三九医药工业园日前落成投产 2008-05-19
· 重庆医药类上市公司 全力参与抗震救灾 2008-05-15
· 突破使用限制澳大利亚力推中医药 200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