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空域的问题被我国航空界普遍视为发展通用飞机产业要面临的“天字第一号”难题,不解决这个难题,通用飞机的一切发展思路和规划都无从谈起。
破解的条件已具备
专家认为,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开放低空空域的基本条件。首先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环境稳定,宏观条件已经具备。其次,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可靠的国家安全体系。随着国力大大加强,对“净空”的要求大大降低,可以将以往大量用于国防的空域资源释放出来作为民用,发挥其经济价值。三是开放空域的技术条件已经完全成熟,我国目前的空域管理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国通用航空市场需求旺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6月,我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每年市场的实际收入规模综合约为10.61亿元至11.21亿元,而这一数字增长的最大阻力即被公认为现行的空域管理体制。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空域管理上遵循“使用最大化,限制最小化”的原则,充分开放低空空域,建立新的空域管理体制是通用航空和相关产业大发展的前提。
民间探索有很大局限
基于破解条件的基本具备,目前我国政府在低空空域方面也进行了开放的试点工作,试点区域选在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福建局部地区。然而这两个地方都不是我国通用飞机发展的热点地区,从通用飞机的生产厂家来看,陕西省比较集中,从市场方面来看,浙江省是目前私人飞机需求量最大的省份。因而,国家的试点开放工作目前尚未对我国通用飞机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现实中,为解决低空空域的问题,我国一些私营企业在民间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如浙江省的一个私人老板,为让自己生产的通用飞机顺利地卖出去,通过其私人的关系,做通了当地政府和军方的工作,在低空空域的开放上取得了突破,使通用飞机能够在局部区域内比较方便地飞行。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主任金乾生说,这种民间的破解方案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长远来看,要解决通用飞机的空域开放问题,还是需要国家层面上来解决。
希望扩大试点范围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由于现存的低空空域管理体制管得过严,抑制了通用航空市场的需求,为此专家建议,改革现有的空域管理体制,建立空域资源观和开放式的全新的空域管理体制。 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党委书记孟祥凯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迫切需要政府和军队在建立新型空域管理体制时予以大力支持。既参照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空域管理制度,又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将空域管理权收归中央,对空域资源进行军民统筹规划,建立开放式的新型空域管理体制。 国家空管部门在“十一五”规划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逐步开放空域的建议,明确了开放3000米以下的空域。希望国家今后有选择地扩大试点范围。业内人士表示,建立新型空域管理体制的根本目标是要合理利用空域资源,体制建立起来以后,只是放开了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随后的通用飞机、地面监控设备、机载设备以及人员等相关条件也必须到位,通用航空产业才能真正形成。
|
对于今后我国通用飞机的发展途径,业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是认为通用飞机产业可以学习汽车产业,走“桑塔纳之路”;另一种认为,应立足自主创新,创立中国的通用飞机知名名牌。
途径一:“桑塔纳之路” “桑塔纳之路”就是引进国外成熟机型,尽量降低成本,进而占领国内市场。这种途径,因有汽车产业的发展经验可参照,运作起来比较方便,市场风险也比较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大量利润。 西安西捷飞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许伟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从国外引进的飞机大都是国外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低档机型,价格十分便宜,非常适应中国市场。其成本最便宜的机型只需要2万美元,以这种机型为例,从国外引进全套零部件后,加上关税等费用,一架飞机的总成本也就是20多万元人民币。这样的飞机每架卖30万元至40万元,就相当于一辆中高档汽车的价位,很多中国人都买得起。而我国最新自主研发的通用飞机“小鹰-500”,每架要卖到270万元人民币,显然无法与引进的国外成熟机型相竞争。
途径二:自主创新之路 与许伟杰的观点完全相反,国内航空界有相当一批人对通用飞机的“桑塔纳之路”持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当前中国通用飞机产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选择走哪条道路将直接决定今后中国通用飞机产业的布局。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黄传跃说,今后必须得坚持自主创新求发展的道路。以直升机为例,其核心技术历来是世界强国优先发展、高度垄断、严密封锁的专利,许多核心技术是无法用钱买来的,直升机技术发展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能力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