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公司管理部专家9日披露对大小非减持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小非通过减持股份卖出的数量十分有限,不是导致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深市主板公司的大小非流通股股东,简称“大小非”,自2006年8月第一笔解除限售开始至2008年4月24日,共解除限售股份193.86亿股,减持82.66亿股,占解除限售总额的42.64%。有335家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份解除了限售,在二级市场出售股份的公司共292家,占解限公司的87.16,其中持股5%以上股东出售20.7亿股,占总减持额的25%,持股5%以下股东出售62亿股,占总减持额的75%。 从时间分布看,股东减持主要在2007年,共减持67.78亿股,占总减持额的82%。从减持金额看,从大小非累计减持股份总交易金额为1006.37亿元,约相当于成交活跃时一天的总成交量,占深市A股总市值(按2007年12月28日56,090.47亿元计算)的1.79%。 据分析,2007年4月减持股数最高,合计达13.32亿,而这个月深证综指月涨幅创下33.63%的新高;2007年12月则是减持股数占市场总成交易比例最高的一个月,占总成交量的1.184%,但该月深证综指上涨17.04%。平均而言,深市公司每月减持股份总量占交易总量的比例仅为0.538%。因此,专家认为,大小非通过减持股份卖出的数量十分有限,不是导致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业绩越好的公司减持越少。每股收益最低的两个档次(每股收益在0元至0.2元之间及负收益的)是“减持股份占解除限售股份”比例最高的,分别占49.25%和45.81%,可见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东减持较多,而每股收益大于1元的上市公司中,“减持股份占解除限售股份”比例不到20%,即业绩较好的公司股东减持较少。 研究表明,小非减持的比例明显超过大非。作为产业投资人的大非倾向于持有股份,而作为财务投资人的小非是以股权投资盈利为目的,基本上并不打算长期持有,是减持的主要力量。另外,超过60%公司的小非减持的数量达到解限比例的50%以上,有39家公司的小非将解除限售的股份全部售出。 研究显示,股价大涨和大跌的公司减持较少。个股的减持影响了股价,同时,股价的波动也影响了股东的减持。股价涨幅超过50%的公司,股东对公司未来前景看好,因此减持比例较小;股价跌幅超过50%的公司,股东有惜售心态,减持比例也比较小;个股跌幅在-10%至-50%区间的公司,大小非减持量最大。 研究还表示,预披露制度对减持有抑制作用。深交所在今年1月16日修订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16号——解除限售》中,引入控股股东减持预披露制度,规定“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其限售股份解除限售时应同时披露对所持解除限售股份的持有意图。”在此之前,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为19亿股,而在预披露制度实施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不到1.7亿股,减持情况有大大减少,说明披露制度对抑制控股股东的减持发挥了作用。 据专家估计未来几年深市公司的解除限售股数合计将达922.8亿股,其中2008年因股改产生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225亿股,比2007年增长53.06%;2009年将是真正的高峰年,解禁规模为412亿股;到2010年将减为136亿股,2011年则为149.8亿股。这些数据未包括每年因非公开发行、增发而导致的新的限售股。 为消除市场对大小非减持的盲目恐慌情绪,增加透明度,专家建议在深交所网站披露大小非解限、减持的总体情况,其中,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成交的,按大宗交易相关规定进行披露;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在深交所网站披露,主板公司与中小板公司可分别披露。 此外,由于小非持股成本比较低廉且没有控制权的顾虑,导致小非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惜售,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成为下跌的催化剂。专家建议改变目前小非减持不披露的现状,对小非也实施减持股份的预披露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