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以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著称的浙商,在抗震救灾中勇担社会责任,再次赢得广泛关注与敬意。 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传出后,广大浙商闻“震”而动,奋勇投身抗震救灾行列。其行动速度之快,捐赠力度之大,动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危难之际,他们用行动证明,浙商“思源、思进、思报”,不但肯吃苦、善创业,而且识大体、懂感恩。
“现在是我们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位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的浙江阿祥集团立即站了出来。13日上午,这家民营企业紧急召开会议,董事长潘阿祥当场决定,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900万元。 “现在是我们回报社会的时候了!”潘阿祥说。今年2月,集团下属两家企业因暴雪袭击厂房倒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但在当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后,这两家企业已先后在3月下旬和4月底恢复投产。“别人问我为什么在企业还处于困境的情况下第一个捐助灾区,我说这是将心比心,感恩报恩!”淳朴的潘阿祥动情地说。 众多像潘阿祥一样的浙江民营企业家也在第一时间动起来。不论是万向集团、传化集团、西子联合等大型民营企业,还是省内4000多个专业市场的摊贩们,争先恐后,纷纷出钱出力。 灾难,最能检验一个群体的爱心。大灾面前,浙商与国人共同经历了精神的洗礼,他们用行动证明:浙商是最富有社会责任心的群体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到25日,浙江社会各界向四川灾区捐款捐物已达24亿元,其中浙商群体的表现可圈可点。遍布全国各省市区的浙江商会也纷纷捐献了巨额资金,截止21日的不完全统计,省外浙商已经捐款捐物超过4亿元,浙江籍侨胞累计捐献款物超过4000万元。
“我们要和灾区人民一起渡过难关”
5月21日下午3时30分,温州永嘉商人谷岳潘背着喷雾器,在青川县木鱼镇的大街上消毒。 得知地震消息后,刚从武汉进货回到石家庄的谷岳潘立即放下手头的生意,和一位朋友驱车奔赴四川灾区。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加入到救灾行列。谷岳潘说:“我们要和灾区人民一起渡过难关。” 帐篷、衣被、医疗器械……灾区急需大量的物资,各地浙商们在开展爱心捐款的同时,急灾区所急,加班加点生产,为灾区提供更多的物资。 “解灾区燃眉之急,是天大的事!”浙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能福向红十字会捐赠了90顶帐篷后,又连夜领了赶制1500顶帐篷的任务。为尽快将帐篷送到灾区,公司紧急把已经在宁波口岸等待装船出口的520顶帐篷拉了回来。截至25日15时,浙江已累计向灾区发送帐篷32599顶。 各地浙商都在行动。浙商企业重庆西山科技公司接到灾区急需两套DK手术动力装置的紧急求援电话。公司董事长郭毅军立即向工人们下了死命令:以最快的速度装机。当晚7时许,两台设备就被送往灾区。 5月15日下午,临近下班时间,上海市消防局致电浙商企业童涵春堂:当晚上海要派一批官兵前往四川救灾,但还缺一批灾区急需的口罩、消毒水、酒精棉球、抗生素等药品和消毒用品。此时离出发只有两小时,情况紧急!童涵春堂的浙商立即组织货源。晚上6时45分,消防局官兵已整车待发,童涵春堂的车辆也及时赶到。 随一件件救灾物品同时发往灾区的,是浙商们的一份份爱心。
“把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
四川抗震救灾下一阶段的重建任务更加艰巨,浙江省委、省政府谋划超前,向全省人民提出“把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的号召。广大浙商积极响应,他们在继续捐款捐物的同时,展开了支援灾区重建的统一行动。 5月21,浙江广厦集团组织的100支建筑施工突击队飞赴四川抗震一线,着手为灾区群众抢建1000间抗震简易住房和200个抗震简易教室。 浙江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是“浙川家园”项目的提议者之一。根据统一行动方案,“浙川家园”将是一个包括居民居住、购物、教育、工作以及现代农业生产和工业基地在内的综合性新型城镇,其中仅居民住房面积就达15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农民1500户。 这项由浙商代表拟定的支援灾区建设的统一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还有:发挥浙商的集体智慧与创业精神,积极兴建“浙川家园”协助灾区群众安置;对口支援灾区重建30个农贸市场,恢复农业生产;启动三年灾区劳动技能与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为灾区提供技工培训和创业人才孵化;资助灾区失学孤儿来浙江上学读书等。 “浙商,我们的另一个名字就叫‘责商’!”准备在汶川建希望小学的江西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陈志胜说,“我们每个浙商都有责任和义务,尽我们所能,帮助灾区的孩子回到校园,帮助灾区的同胞站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