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行事加大投资 韩大型企业不从辽宁撤资
    2008-05-28    本报记者:冯雷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去年以来,国内一些省份开始出现韩国在华企业撤资现象。然而,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在辽韩资企业不仅没有撤离,反而有加大投资的趋势。

韩国企业在辽投资不降反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有关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中国劳动力成本已明显提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的在华韩资企业,部分转向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其它发展中国家。但是,与韩国仅一海之隔的辽宁省,韩资企业仍在逐年增加。辽宁社科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金哲介绍,截至去年底,约有4500家韩国企业在辽宁落户。
  据辽宁省社科院的马小平、金哲、禹颖子等韩国问题研究者的调查,《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一些具有实力的韩国大企业对此能够理解。他们认为,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规律,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逐步实施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开发战略的出台,让韩国的大企业集团更加关注辽宁,低调但实在地加大在辽宁投资的步伐。
  辽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外资处副处长卢明介绍,今年1至3月韩国投资辽宁的实际到位金额25601万美元,同比增长44.88%。

在辽韩企从战术向战略转移

  金哲说,初期进入中国的韩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为他们本公司扮演着赚钱孝敬总公司的“孝子”角色。由于不少是家族式企业,很多老板来的时候就打算“2年挣钱、5年赚够、6年就可走人”的发展思路,并无太多的战略考虑。而近一两年进入辽宁的大企业明显增多,而且多属于战略性投资。
  记者发现,与国内个别韩资企业撤资引起轩然大波对比明显的是,近一两年韩国大企业集团低调地悄悄入辽宁。例如,全球排名第6位的韩国STX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已在辽宁投资建厂。此外,韩国十大企业集团之一的韩国晓星集团去年以9.09亿元购得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72.67%的股权,这是外国企业第一次在辽宁产权交易市场通过竞价赢得标的。
  辽宁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健力分析说,韩国近来的大型装备制造业集团纷纷进入辽宁,是为选择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的有利地形。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跨国产业转移也转入活跃期,产业转移中心也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转移,而辽宁在国家政策、区位布局、产业基础和土地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珠三角、长三角相关产业面临饱和的情况下,作为东北振兴龙头的辽宁自然成为首选之地。
  据韩国2007年12月底的统计,韩国与中国的交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与中国东北三省的贸易额比上年增长5.6%,接近100亿美元。韩国官方认为,虽然东三省与韩国的贸易额目前还不大,但这说明以后扩大经贸合作的空间更大。韩国4800万人口,国土面积不到10万平方公里,不锈钢冷轧薄板年产260万吨;我国东北的国土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1亿人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年前还不到5万吨。这个例子说明,东北确实对韩国的投资有吸引力。

韩国民众支持韩企投资辽宁

  专家介绍,韩国大型企业热衷投资辽宁不仅出自自身企业的战略考虑,也与韩国民众与金融资本的支持密不可分。
  韩国证券交易所的几位官员一个月前来到沈阳,推介其创业板KOSDAC(高斯达克)。高斯达克市场部部长朴祥祚介绍,高斯达克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创业板市场,有3家中国企业上市。由于韩国投资者在2000年到2004年低利息刺激下,养成了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爱好,愿意向外国企业投资。近两年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异军突起,韩国投资者对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回报有更高预期。
  不久前到韩国考察过的辽宁省中小企业厅副厅长陈铁城说,韩国高斯达克对辽宁装备制造业表现出极大关心,这次到沈阳看了5家企业。“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快,引起他们关注,但他们认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整机水平仍不高,但配套不错,有稳定的供货渠道,较高的性能和较低价格。”
  他介绍说,韩国利率空间狭窄,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本国企业资源不够,韩国金融机构愿意到中国寻找金融资源。目前已有数家韩国金融机构,如韩国亚洲银行、中小企业银行、产业银行等进入辽宁。韩国亚洲银行将计划在中国东北开设10家分行,近期即计划在沈阳市区再开设营业部。韩国产业银行2006年底就与辽宁省中小企业厅签署了《关于支持辽宁中小企业融资的备忘录》,为辽宁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建设项目、并购重组、出口信贷等四种金融产品,现在已有8家辽宁中小企业从产业银行融资4200万美元。

  相关稿件
· 全球大型企业难觅女高管 亚洲地区尤为突出 2007-09-28
·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股市股价基本合理 2007-07-13
·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股市股价基本合理 2007-07-13
· 大型企业集团的新会计准则实施措施 200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