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开荒:空气、白雪、林海都能“卖钱”
    2008-05-23    本报记者:高广志 邹大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空气、林海、界江、白雪……这对咱老百姓来说是最平常的东西了,没想到这些都能赚钱。”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家庭旅馆老高家客栈的女主人说,这些年每年都有上万名游客来村里,夏天住木房子、吃农家菜、钻松林,冬天在界江垂钓、玩雪橇,称之为“养生度假”,游客多时家里常常是“挤成一团”,这些“财神”带给乡亲们的收入远比伐木、种地赚得多。
  北极村只是黑龙江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现有乡村旅游点230个,乡村旅游带动直接就业人数3.8万人、间接就业人数7.2万人,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7000至10000元,带动其他行业间接年收入3.6亿元,至少有50万人因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脱贫,农村产业结构也因此调整,而让农民们腰包渐鼓的正是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自然资源。谈起自己“卖空气、卖林海、卖白雪”的十年经历,黑龙江省旅游局局长薄喜如感慨不已。
  “你们东北人很热情,但旅游都有啥啊?”一位外地朋友发问,这曾让满怀热情推荐黑龙江旅游市场的薄喜如一头冷水。的确,冰天雪地曾经一度让黑龙江成为寒冷和人迹罕至的代名词,除了向国家提供木材和粮食,这个资源大省与旅游根本不沾边。
  “其实北大荒的森林、空气都是宝贵财富,二次开荒才能开发出这些自然资源真正的核心价值。”薄喜如分析,为了新中国建设,资源大省黑龙江有了史无前例的北大荒开发。在创新旅游观念和方式之前,黑龙江给人的感觉一直是苦寒不毛之地,这些都是劣势。但是,如果考虑到现代人生存压力加大、回归自然的需求,逆向反推,黑龙江恰恰有众多的优势旅游产品。
  黑龙江在全国创新性地提出了养生度假旅游概念,这一观念转变也将旅游产品从简单的游游逛逛,变成了一种生活、生存方式的变革;创造性地开发了“养生度假旅游天堂”产品,大森林、大界江、清凉空气都成了宝贝,整合12大系列60余条精品养生旅游线路后,游客停留时间也由三天变成了一周以上,甚至乐不思返。同样,考虑到游客不断增加的休闲意识,黑龙江精心打造的“世界冰雪旅游名都”滑雪旅游度假产品,让游客在高山白雪中放飞心情,寻找脱离喧嚣和高压的精神乐园,白雪也变成了白金。
  薄喜如说,旅游产业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旅游创意和创新上,文化是旅游产业增值的灵魂。黑龙江重塑了“老工业基地”的品牌效应,展示军工、大型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的工业游,挖掘抗联激战林海雪原的红色旅游,代表黑龙江民俗特色的赫哲族探秘游……不仅依靠“资源制胜”,黑龙江旅游链条上的“文化钻石”也被擦亮。
  “这些怀旧黑白连环画让人有立即就去原始森林探秘的冲动。”北京游客王平对“走上高高兴安岭”系列旅游文学丛书爱不释手。为了促销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黑龙江旅游部门挖掘出与旅游景点密切相关的90多个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出版了旅游宣传图书,成为全国旅游文化促销的一绝。
  “二次开荒”是开文化的荒,也是开旅游观念的荒,在突破了传统思维后,黑龙江省旅游部门开始重新挖掘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全省42.9%被森林覆盖,分布着120个森林公园,夏季平均温度20多度,使黑龙江成为天然避暑胜地和天然氧吧,经研究机构检测,伊春、大兴安岭等地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值超过北京30余倍。在伊春森林中度过六天,就可以完成人体的一次血液新陈代谢,是绝佳的修复保健场所。为此,黑龙江省旅游局在北京王府井打出了“黑龙江森林氧吧负氧离子是北京30倍”等宣传条幅,森林氧吧浴、芳香浴等旅游养生保健项目宣传册被“抢光”,生态大省的成功促销使无数游客走进了白山黑水。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黑龙江开始举办国际滑雪节、森林养生度假节等节庆活动,打造滑雪旅游和养生度假游品牌。自1998年滑雪节举办以来,黑龙江滑雪旅游接待人次连年呈两位数以上增长,仅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2231.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7.28亿元,创汇2.3亿美元。

  相关稿件
· 刘刚: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插上自主创新的翅膀 2008-03-11
· 武汉:老工业基地变“轻” 2008-02-20
· 湖南衡阳: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三步棋” 2008-01-10
· 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吸引归侨创办高科技企业 2007-10-24
· 老工业基地的新生 200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