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首度开发自主品牌 作秀还是发展
    2008-04-25    本报记者:陈冀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刚刚开幕的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广州本田推出第一款自主品牌的概念车,命名为“理念”,成为北京车展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陈冀 供稿)
  合资车企也搞自主品牌,是商业作秀还是发展需要?合资车企能攻克技术空心化的难题吗?……尽管外界存在着种种质疑,然而,不管是合资车企,还是民族车企,造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中国芯”的中国汽车则是人们共同的期盼。

自主研发的新生力量

  在刚刚开幕的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广州本田推出第一款自主品牌的概念车,命名为“理念”,此举,成为北京车展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其标志性意义是:这是中国合资车企推出的第一款自主品牌车雏形,也标志着广州本田将正式进入双品牌运营阶段。
  在九个月前,即2007年7月19日,广州本田成立了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并宣布,将推出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这一事件被业界评论为“大胆突破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理论与实践的禁区”,从那时起,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便广受关注。
  据广州本田总经理大河原荣次介绍,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将承担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研发的任务。
  广本这大胆的一步,将实现广本从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到汽车企业的转变。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广本局限于把本田的车型拿到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只能说是汽车生产企业;只有具备了独立研发能力和品牌,才能摆脱简单的生产数量增长的阶段,成为真正的汽车企业。”
  长期以来,我国国产乘用车市场以品牌归属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以奇瑞、红旗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阵营;一是以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上海大众等为代表的合资品牌汽车阵营。广州本田可以算是合资车企搞自主品牌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使中国人自主研发汽车多了一股新生的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一位权威人士对广州本田这一举措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广州本田开发自主品牌汽车,为中国汽车工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走出了新的模式,开启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两个第一:一是把合资企业的研发上升到汽车平台的开发,二是产品将挂合资企业自有商标。他认为这是广州本田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广州本田自主研发方面的新举措,得到国内其他合资品牌的响应。东风本田随后表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也将会有同样的举措。

“作秀”还是发展

  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对此业界一直争论不休。赞成者说,此举是合资企业重新审视内外部环境、依托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整合中外双方资源、真正实现“市场换技术”合资意图、提升合资企业尤其是中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质疑者却认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应该以中外股东双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理由并不充分。在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含金量和附加值都不高,同样的技术或产品,如果挂上外方的商标,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而且更容易被市场接受。打造自主品牌,应该是中方母公司该考虑的事,合资企业这样做,实在有作秀之嫌。
  国内汽车评论员车夫也曾对此评论说,合资企业搞自主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国内自主风潮的兴起,借力玩弄自主概念,获取市场好感和认可,从中牟利;二是合资公司普遍出现引进车型断代局面,借此可以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补充车型不足。
  付守杰对“作秀”说回应:“我们不是‘作秀’,更不是为了赚取什么‘政治资本’,而是适逢其时。”首先,是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迸发的诱惑力改变了合资企业的在华策略。前几年,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投资企业要服从全球战略,主要定位在组装和加工制造。即使安排研发,也是适应中国市场的局部性调整,不太可能将整车的设计研发放在中国。广本迈出其在全球都未尝试的一步,体现出中国汽车市场的诱惑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为888.24万辆,汽车销量比2003年的439万辆翻了一番。这样一个增速惊人的市场,足以对跨国汽车巨头产生“研发诱惑”。
  其次,中国已有自主品牌轿车节节攀升的市场占有率倒逼合资企业做出相应的市场反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一度分食了中国轿车总销量的1/3天下,市场占有率高于日系、德系、美系等国外品牌轿车,一批以奇瑞、上汽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显示出发展的后劲。
  目前,广州本田等合资车企已脱离了创业之初的生存压力,要想在中国未来车市竞争中分食更大的蛋糕,亟须借力自主研发等其他力量突破依赖车型引进的瓶颈。
  广州本田自主研发战略公布了相关细节:汽车研发公司初始投资规模20亿元,2010年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上市,未来将逐步掌握平台开发能力,自主品牌车型也将涵盖从经济型到中高档几乎所有的乘用车细分市场……无论是投资规模、项目前景还是产品规划,广州本田自主品牌项目都做出了充分的战略考量。
  更重要的是,广本此次成立的汽车研发公司,在制度上为自主品牌发展扫清了障碍。
  此前,不止一家跨国公司公开表态,支持合资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甚至不反对推出自主品牌。但实际上,外方对中方合作伙伴的“自主”要求,一直持谨慎观望态度。支持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外方必须对合资企业开放产品平台、关键动力总成技术以及研发流程和设计试验标准。这些核心技术,是跨国公司的“命根子”,合资公司想建立研发中心,外方都要再三掂量,生怕技术转移,谨慎为之,导致合资车企自主品牌“雷声大、雨点小”。
  与目前其它轿车企业成立研发中心不同,广本汽车研发公司是由合资企业100%出资的独立法人,法律上属于内资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属于合资公司。即便未来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外方不再续签合资合同,这些成果外方也拿不走。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要考虑的首先是做这个事情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否有利,推出‘理念’有利于广州本田的长远发展,提升广本的竞争力。别人想怎么议论,任由别人去议论好了。”付守杰信心十足。

避免技术空心化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汽车企业的产品如果没有自主创新成分,不能在国家有关部门立项,也不能取得生产目录。这一规定让国内汽车厂商在合资合作引进国外车型的同时,必须重视自主研发和创新。
  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相关规定的解除,特别是受GDP、产量和利润的驱使,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忙于追逐短期效益,未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角,有些企业甚至丢掉了原有的自主创新优势。
  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不断推出各种新型汽车品牌和产品,然而,在汽车产品极大丰富的市场繁荣背后,中国汽车工业却始终摘不掉“技术空心化”的帽子。
  技术空心化也是合资企业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众多国内汽车厂家忙于从合资合作中追逐利润,占领市场,忽视和弱化了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育,导致在合资中几乎毫无例外地处于被动地位。国外汽车企业需要的只是国内汽车厂商这个壳,因此众多国内企业变相成为了国外汽车品牌的生产车间。
  创新有三种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汽车厂商大多选择了第三条创新的捷径,却只做到了引进,多数不能完成创新这个最终结果。
  目前,中国一些汽车厂商推出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其实也是花钱从国外买来的产权和品牌。由于不具备研发甚至改造能力,无法对产品的缺陷进行根本性弥补,这种所谓的“知识产权”实际上是没有知识的“产权”,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未得到本质的提升。
  广州本田以前没有研发中心,也没有本土化开发经验,如今搞自主品牌,能否造出国人所期盼的“中国芯”呢?付守杰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广州本田的研发能力也经历了10年的历程。企业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口碑,技术研发人才储备十分充足,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为发展自主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10年来,广州本田在国产化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目前产品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85%。通过实施国产化,帮助大批零部件供应商提升了生产管理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这也为发展自主品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付守杰坦言:“发展自主品牌刚起步时,还需要本田公司的技术支援,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用‘拐杖’,自立开展研发活动,造出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汽车。”

  相关稿件
· 华菱汽车“两大亮点”闪耀北京国际车展 2008-04-25
· 最新统计显示:首季丰田销量超过通用汽车 2008-04-25
· 汽车品牌成功与否首要不是看一时销量的多少 2008-04-24
· 华晨汽车两款具备运动特性的轿车引人关注 2008-04-23
·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中级轿车“志翔”上市 200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