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临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
    2008-04-25    本报记者:丁铭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曾经拥有50多万林业人口的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如今人口锐减,新生儿出生率下降,职工老龄化现象突出,森工企业面临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

人口大量外流季节性劳动力紧缺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经营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兴安岭面积的47%,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其林业人口最多时超过50万人。
  然而,随着1998年以来“天保工程”的实施,林区的木材生产量大幅度调减,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富余人员,许多人苦于继续待在林区无生计可寻,纷纷离开。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的统计表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局每年平均流失林区人口1.5万人至2万人,目前,全局林业人口已由最多时的54万人下降到不足35万人。这其中,有的是户口在林区,而人早已离开了。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教育局党委书记李喜恩估算,全局现在的实际林业人口在30万人以内。
  随着林业人口的大量外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劳动力锐减,导致林区季节性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据统计,全林区的劳动力已由实施“天保工程”前的30万人降为现在的8万人。由于季节性劳动力不足,有的林业局只好以每天50元钱的价格雇人上山种树。

适婚女性纷纷外嫁 新生儿急骤下降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由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人口大量外流,特别是适婚女性纷纷外嫁,使林区的出生人口急骤下降。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计生办主任关虹介绍,十几年前,全局每年出生人口在1万人以上,而现在每年不足1000人。
  伊图里河林业局劳资科副科长宋学彬告诉记者,随着伊图里河林业局人口不断外流,尤其是适婚女性大量外嫁,全局近年来新生儿急骤下降,2004年出生了13个,2005年出生12个,2006年仅出生8个。
  李喜恩说,全局近年来新生儿急骤下降,不仅直接导致林业教育萎缩,更重要的是使林区后继乏人、后继乏才。以根河林业局为例,全局去年新出生人口100多人,再过7年仅能凑2个小学班。届时,林区的人力资源培养将面临严峻形势。

企业多年未招工 职工队伍老龄化

  走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小镇街头,如今见到的多是中老年人,而在“天保工程”管护站、伐区作业场等生产管护一线,也很难见到30岁以下的在岗职工。
  内蒙古大兴安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方兴文向记者透露,这是因为职工队伍老化的缘故。他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1952年开发时起,职工队伍主要靠招工来补充。然而,由于林区已有15年没招工了,因此,职工队伍老化严重。
  甘河林业局天保办主任冯玉岭则反映,全局在岗职工年龄在43岁至48岁之间的占80%,由于全局在岗职工老化十分严重,现在快速扑火队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至45岁之间,57岁还上山打火。库都尔林业局小玖亚林场主任冯广利也证实,他们场的20名快速扑火队员都是40岁左右的职工。

  相关稿件
· 大兴安岭毕拉河、乌尔旗汉森林大火明火扑灭 2008-04-24
· 生态旅游搅热大兴安岭 2007-12-26
· 大兴安岭“冰雪游” 200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