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沈阳市食用油价格开始下调。一位顾客在沈阳大东副食商场选购食用油。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
|
高校食堂力保“平价饭菜”。宁夏大学几名学生正在第三学生食堂用餐。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 |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公布,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3%,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尽管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是记者在走访经济学者的过程中发现,专家们对今年物价走势的判断并未因此改变,意见分歧依然较大。
张立群:全年CPI水平在4.8%左右的可能性很大
“关于价格,我个人感觉比较乐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这样对记者表示。“按照同比指数来看,CPI涨幅比较高,主要是翘尾因素起作用。”是部分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比如说猪肉。“猪肉价格涨跟生猪生产周期有关系。母猪大量被宰杀之前,要恢复生猪生产能力,在猪没有长大之前,无论价格怎么涨和政策怎么支持,供应还是很少。但是到今年下半年,猪肉供给会明显增加。因为部分产品供给问题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今年会结束。”张立群说。 至于说到成本上涨,张立群认为要和竞争联系在一起看。从食品的供求关系来看,正向着供大于求发展。煤炭、发电装置等生产能力也在向过剩方向发展。这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在激烈竞争背景下,促进成本下降很多因素会被企业千方百计挖掘出来。比如说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提高、加强管理、减少消耗。因为在竞争当中,价格是很重要竞争手段。没有哪一个企业愿意被淘汰出局,所以不会贸然提价。虽然劳动力、原材料、资源、环境的使用成本在提高,但是支持成本下降的因素在今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在两类因素相抵消当中,今年工业品价格不会因为成本原因出现很明显的上涨。 张立群预计今年的翘尾因素为3.4个百分点,而今年新涨价因素可能只有1.5个百分点,这样全年CPI水平在4.8%左右的可能性很大。
姚景源:今年物价是先升后降的趋势
“我对2008年的稳定物价还是有信心的,不可能出现1994年24.1%那种严重的物价上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他还认为,今年的物价会是先升后降的趋势。 姚景源判断,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他说,CPI包括了八大类消费和服务商品,现在的价格上涨不是物价全面上涨,而是五类上涨、三类下降,和1994年典型的全面上涨(当时达到24.1%)是完全不同的。 姚景源说,去年CPI上涨4.8%,82%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今年1月份7.8%,2月份8.7%,其中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达到23.3%,猪肉上涨了63%,蔬菜上涨了46%,非食品则只上涨了1.6%,这就是结构性的问题。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姚景源补充说,目前结构性问题的另一大表现是:越欠发达地区物价涨幅越高。“典型的通货膨胀是城市物价上涨率高于农村,比如1994年,是从县城开始,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反过来,欠发达、农村地区涨幅越高!” 什么原因呢?他说,主要还是食品价格,衡量经济指标的重要系数是恩格尔系数,农村地区食品支出占消费比重比例高,这次拉动涨幅的是食品价格,欠发达地区当然受影响更重。 不过姚景源也说:“今年的物价要控制在4.8%左右,我个人觉得困难很大。”今年要确实防止价格从结构性上涨变为通货膨胀,这是宏观调控的第一步。
易宪容:房价不调CPI不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只通过控制食品、农产品价格,整个价格就会下去,根本不可能。他说:“房价不下调,CPI快速下调,不可能。” 易宪容介绍,我国CPI统计结构将众多的商品分为八大类,每种商品在其中占的权重并不一样。在我国,食品所占的比重是33.6%。而在美国,食品所占的比重只有5.6%。易宪容说,CPI权重结构应该根据居民消费产品的变化不断的调整,美国的做法就是两年调整一次。而我国的CPI权重具有历史延续性,大致还是1993年确定,只在2005年调整过一次。因此,用这个权重结构统计物价上涨因素会出现一些问题。 据介绍,按照现行CPI权重结构测算,去年我国居民的居住消费是902元,2006年是808元。“如果按北京市现有居民来算,在农村也找不到这样的居住消费。902元是什么概念?连房租钱都不够。”易宪容说,902元的测算是根据1993年企业成本跟面积的基数,每年加5点到6点,慢慢加过来的,“这一点跟我们实际相差太远了。”
“因为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政府的政策就要把食品、农产品控制住,认为把这一个管制好了,整个价格会下去。但是根本不可能。”易宪容说,房地产的价格是我国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因素,“房价不下调,我们的CPI肯定不会下来。”
王建:未来三年通胀会更强
“我认为中国CPI是长期走高的趋势,长期维持在比较高的增长水平……未来三年是我们最难过的日子。因为未来三年的通胀会有更强的势头。”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秘书长王建这样告诉记者。 王建表示,从长期来看,四方面因素将支持中国通胀的长期走高。首先是国内的因素,主要是人口和土地的矛盾。未来20年,我国的人口年年都要增长,但是由于要继续推动城市化,土地还要被占用,再加上人均收入水平也要提高,缺口难以弥补。 还有三点国际因素。第一,中国承接了世界部分的制造业。未来全球化会更加深入,规模会更大,国际要素价格可能会持续上涨。第二,中国的工业化加速延续的是工业化老路,用的是基础材料和石油、煤炭和传统能源,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工业化,全球资源价格可能会进入到比较快的上升时期。第三,发达国家资本大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衍生产品快速发展,放大了全球货币规模,通过金融拉高了实物价格。 王建认为,尤其是未来三年,中国的通胀问题会很严重,“是我们非常难过的日子。”据他分析,这首先是因为我国城市改革的效应已经基本释放。从现象上看,就是过去是上游产品价格涨得快、下游产品涨得慢,但是今年初不一样,上下游产品涨价速率开始接近。因为劳资关系紧张,新的劳动合同法、提高农民工工资,迫使工资要涨上来。“在未来三年,当我们面临涨价因素的时候,我们没有对冲它的因素。” 其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会导致近几年大量资本流向期货市场,流向中国,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此外,包括今年在内的未来三年,中国人口将出现高峰。今年、明年,大概有5000万人口出生。土地不增长,人口要增长,导致农产品供给不足。
相关链接
粤:控制物价还不敢言“轻松”
受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生产成本逐步走高以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季度广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出近11年单季新高,全省CPI累计上涨7.6%,其中1-3月分别上涨6.6%、8.7%和7.6%。与全国相比,一季度广东省CPI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全文]
沪:价格预期致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受上年翘尾、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灾害、春节消费增加等因素影响,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续攀升,尤其是食品类价格上涨比较明显。不少市民感到“菜篮子”“米袋子”变得沉甸甸了。[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