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珠三角企业大规模倒闭、外迁的舆论就甚嚣尘上。甚至有媒体报道称,珠三角港资企业今年内将倒闭六七千家。对此,广东省外经贸厅的调查显示,这些说法大都依据模糊的“理论推断”,并无有力的数据支撑。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珠三角产业升级中的“阵痛”,越来越显现在人们眼前。
转移,还是转型?
广东省外经贸厅的调查显示,去年,珠三角的外迁企业主要为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料等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其中90%以上是港台企业,涉及的产品销售额为12.14亿元,约1.3万名员工。 尽管大规模外迁并非事实,但转型和迁移的压力却是现实存在的:一方面,出口退税调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另一方面,转型中的珠三角对消防、环保、用工规范的要求日益严格。各种生产要素的变化使大量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企业面临着要么转型升级,要么关停或迁移的“生死抉择”: 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秘书长黄春明分析,2007年制鞋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了30%。 土地资源紧张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以东莞为例,目前可供利用的土地不足40万亩,按照目前每年消耗3万亩的速度,十几年内就将耗尽。 工资的上涨让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大量企业面临危机。今年广东省再次调整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2.9%。珠三角部分行业普通工人月工资已达2000多元。即便如此,招工难仍然困扰着不少企业。
环保风暴、安全风暴迫中小企业关停
过去二十多年中,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靠粗放式经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安全质量问题、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在转型阶段,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传统行业的整治,使一些粗放式经营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有的关停、倒闭。 佛山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但传统的陶瓷企业给节能减排造成很大压力。佛山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蓝卫兵介绍,当地政府环保执法的尺度越来越严,2007年佛山有40多家小型陶瓷企业关闭,占全部陶瓷生产企业的近10%,而往年正常淘汰的只有一两家。 珠三角“洗牌”另一个比较典型的行业是玩具业。受去年美国召回风波的影响,政府加大了对玩具出口行业的整顿,以中山市为例,全市140家玩具出口企业,有40家被取消了出口许可证,另有50家不符合标准的出口企业被要求整顿,目前仍有20多家没有恢复出口。
积极对待产业转型中的“阵痛”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出现了一些中小企业迁移、关停现象,但近两年珠三角诸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金额仍持续增长,显示珠三角整体经营环境仍保持较强吸引力。 据统计,珠三角九市实际外商投资2006年增长了15.4%,2007年增长了16.1%。以深圳为例,去年新增投资中第三产业及工业服务业占了70%,与过去工业项目占70%有明显不同,正显示出珠三角产业转型的变化方向。 一些企业和专家认为,部分企业外迁、关停现象,应视作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阵痛”的表现,对这种“阵痛”应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估,积极应对,促使珠三角产业升级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