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宝良:抑制物价上涨"组合拳"首选财政政策
    2008-04-03    作者:王小波 曾亮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这次与其他三次不同,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还带有拉动性通货膨胀,所以最关键的是政府要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为应对目前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政策选择应首推以补贴低收入阶层和供给比较短缺行业为主的财政政策。
  祝宝良2日在新华08金融讲堂上接受访谈时作出上述表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次大幅度的物价上涨,分别是1985年、1988年、1992年、2007年至今。
  “1985年,大家抢购的产品是消费品;1988年,物价闯关的过程中导致了物价上涨;1992年,需求拉动性的通货膨胀。前三次都是需求拉动性的通货膨胀,但这次是结构性的物价上涨。”祝宝良指出,进一步的物价上涨可能从结构性的演变为成本推动性的物价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四方面的因素。一是原油价格在大幅度的上涨,原油价格现在已超过每桶100美元。二是铁矿石价格上涨。三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四是物价上涨的范围从食品可能演变成了纺织品的价格、家用电器的价格的上涨。因此,面对这种混合性、多因素的上涨,他认为任何一个单一的政策不能解决问题,而应采用组合拳的模式。
  祝宝良进一步解释说,组合拳有四个步骤。一是解决低收入阶层农业生产很重要的一点是补贴农民。增加受物价影响比较大的行业的补贴。对供给比较短缺的行业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来鼓励生产,“比如采取很多办法提高农业的生产,对化肥、农药、农机具进行补贴,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促进其加大供应”。第二是人民币适度的升值能降低大宗初级产品的进口成本。第三是坚持以数量控制为主的从紧货币政策。比如,通过票据加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投资增长的速度等手段。第四是通过冻结物价来稳定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预期。
  “而组合拳中的四个步骤,应当前优先选择以补贴为主的财政政策,其次是汇率政策,最后才是货币政策。”他强调说。
  相关稿件
· 影响通胀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失衡 2008-04-01
· 通胀负利率 香港如何应对涨价 2008-03-28
· 通胀加股灾 “拖动”楼市向下 2008-03-28
· 股市逆转或需静候通胀压力减轻时 2008-03-28
· 柴油荒蔓延将给通胀火上浇油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