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两张照片都是文中提到的神木县中鸡镇李家畔村杜惠兰家的房子现状,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使房子变成了危房。本报记者:毛海峰
摄 | 位于黄土高原的陕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使这里的经济飞速发展,不过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也使得成千上万的陕北农民背井离乡。记者近日对这一失去家园的群体进行了深入采访。
一家绝望的农户
当采访车刚驶入陕北神木县中鸡镇李家畔村时,记者眼前就感到一片凄凉。这是一片在陕北地区常见的高塬,非常平整,一眼看不到边。由于陕北沟壑众多,这样广阔的高塬对陕北的农民来说,是最好的栖身之地了。然而,汽车开了10多分钟后,却仍看不到一户人家,眼前的塬上只有高高的荒草。 又过了10来分钟,记者才看到一个农村妇女在一块约10多亩的地里翻土。这原是一块整地,可是在地的中间却有一道长长的裂缝。地很干,像是很长时间没有浇过水。 这个农妇叫杜惠兰,她告诉记者,这块塬下面是一个大煤矿,自从前几年有人大规模采煤后,这里的土地就变得越来越贫瘠。尤其是土里面的水向下渗得很快,留在土里的水分越来越少。庄稼缺了水,产量急剧下降。在开采煤炭前,这里的地虽然比不上陕西关中的地,不过10亩地也能打5000斤粮食,现在却只能打到300斤,根本不够吃。 而且随着煤炭越挖越多,塬下面成了空心,使得地面不断塌陷,杜惠兰家这块地就有了这么大的一个裂缝。以前曾有一只羊从裂缝中掉下去,转眼就没了。 杜惠兰把记者领到家中,却没有像其他地方的村民一样给记者倒上一杯水。杜惠兰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由于地面塌陷,地下水遭到破坏,塬上的井水早就干了,现在她们家吃水非常困境。人吃水必须到3里多外的地方去运水,每次用牛车拉一罐,得4块钱。羊吃水就到附近煤矿的进风口去,那里常常有混着煤屑的地下水出来,水非常黑,羊就吃这种黑乎乎的水。 杜惠兰家里的房子共有两大间,非常宽敞,但是由于地面塌陷每间房子都有了裂缝,其中一间甚至半边塌了下来,无法住人。现在杜惠兰一家都挤在一间房子里。 杜惠兰66岁的婆婆韩氏对记者说,40多年前她刚嫁过来的时候,这里的地可好了,既能种粮又能种菜,塬上还有几口水井,生活十分方便。
一个名存实亡的村子
杜惠兰所在的李家畔村二组,共有40多户人家,由于地面不断塌陷,现在只剩下6户还住在塬上,其余的都陆陆续续搬走了。 “不走不行啊,谁愿意离开祖祖辈辈呆的地方呢?”已搬到中鸡镇居住的二组村民訾面焕老人对记者说:“原来我们的村子绿树成荫、泉水丰盈。但是自从这里开始采煤后,10多年来,村里的地塌了,泉干了,树死了,人也只能走了。”
老人今年72岁,在塬上活了一辈子。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老人不断提到以前村子里的趣事,提到村子里那些熟悉的人。但是这些人自从塬上搬下来后,分散在各地居住,再也不能像在塬上一样常聚在一起。李家畔村二组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再没有这个村子了。这个村子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些独有的习俗,也再没有人去关心,现在大家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吃饱饭。 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土地,现在地没了,吃啥?从塬上搬下来的时候,每户人家从政府手里都能领到一笔补偿款,大约在7至10万元之间,此后每人每月还可以从煤矿上拿到一笔补偿金,总数是按每吨煤0.2元的标准提取的,合到一个人的头上,每人每月可以拿到约200至300元。
这两笔钱看上去不少,但是光在镇上买房子就是一大笔支出。虽然政府给搬迁的农民都造了经济适用房,价格比市场价低一大截,然而一套房子怎么算也要10多万元,把政府给的补偿款全部贴进去都不够,还得借钱买房。而且失去土地后,吃的东西都要自己买,尤其这两年物价大幅上涨后,生活非常困难,远不如在塬上活得舒服。 让村民们更感到恐慌的是,今后的生活一点保障都没有。根据与村民们的协议,煤矿上补偿金的支付最多不会超过20年,20年过后会怎么样,谁也不敢想。而且,以前村上虽然有很多人外出打工,但是家里毕竟还有块地种着粮食,打工不成回家种地,总有口吃的,现在却没了退路。与城里人相比,这些村民还没有养老金,除了种地外没有一技之长,他们都成了没有“根”的农民。
“村子完了,土地没了,我们该怎么办?”很多村民都向记者提了这么一个问题。
一群背井离乡的农民
在陕北,像李家畔村二组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陕北横山县韩岔乡白岔村的庙渠煤矿采空区发生塌陷后,连续几个山头出现多条裂缝。隶属于陕北榆林榆阳区的大川沟煤矿采空区塌陷后,导致了位于矿区附近的横山县波罗镇小咀村和鲍渠村两个村子的房屋裂缝。 神木县由于是全国知名的产煤大县,情况更加严重。该县大柳塔、中鸡、店塔等乡镇的很多村子,由于挖煤造成的采空区塌陷,都出现了泉水断流、井水干涸、水地起旱、树木枯死等问题。其中,大柳塔镇附近10多眼泉水干涸,村民被迫外迁。中鸡镇高永畔村7眼水井全部干涸,群众要到10里以外拉水吃。流经大柳塔矿区的窟野河水流量已经从煤矿开发前的每秒16个立方米,减少到3个立方米,给下游带来严重影响。 这些塌陷区都给当地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逼得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还在继续进行中。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个地市的政府,今年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中,都强调了煤炭对政府财政收入和GDP的积极影响,但对当地农民造成的消极影响却鲜有涉及。 煤炭产业在陕北给政府带来财政和GDP、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却给陕北农民带来了痛苦。陕北府谷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我们引进中央、省里的大企业来开发资源,原希望‘引进一个企业,致富一方百姓’,可现在的结果却是‘引进一个企业,污染一方环境,扰乱一方治安、破坏一方资源,伤害一方百姓’!” 记者在采访陕北农民时发现,这些淳朴的农民要求其实并不高,只是想得到最起码的公平。比如,这两年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很大,而陕北地区的煤矿给矿区农民的补偿金仍是多年前每吨煤补助0.2元的标准,还不到现在煤价的千分之一。 李家畔村二组村民高华眼对记者说:“难道我们的要求过分吗?我们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