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家纺行业知名企业上海红富士家纺有限公司宣布,由其兼并整合的年产能达6000万米特宽幅布的印染项目投入生产。上海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专家沈元吉称,此举打破了现有产业格局,家纺行业的洗牌正在提速。
红富士巨资打造6000万米印染能力
红富士家纺兼并整合的印染项目为上海幸福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由于企业废水处理不达标曾被列入“黑名单”,是限期整改单位。据介绍,红富士家纺在2007年上半年以6300万元的价格拿下这一项目后,即投入巨额资金对该厂进行技术改造与节能减排工作。近期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改并通过调试,已实现达标排放。 经过技术改造后,幸福公司生产能力由原年产1500万米特宽幅布迅速提升至6000万米。上海市家纺行业协会一位资深人士说,国内大型家纺企业拥有印染能力的并不多见,红富士家纺的收购整合令其拥有了上海地区设备精良、规模大的印染生产加工能力。他还透露,红富士扩张步伐正在加快,有可能成为上海地区首个含印染生产的家纺类上市公司。 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红富士家纺董事长董服龙。董服龙拒绝透露未来的兼并扩张意向,但声称公司确实有在A股市场上市的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私募的反响也非常积极。”董服龙说。
家纺业洗牌趋于白热化
尽管董服龙在采访中不愿提及企业的兼并扩张计划,但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红富士家纺在扩张产能方面频频出击。 事实上,家纺行业的整合近年来确实在提速,宁波博洋集团控股新江厦股份公司、收购安徽宿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宁波维科集团收购淮北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维科精华(600152)收购宁波维美纺织都是典型的案例。 2007年6月,上海华润世纪家纺有限公司成立,华润集团重组华源(华源系600094,600757)纺织板块成功。华润重组华源标志着国内家纺业整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红富士家纺的加入兼并整合,战局更令行业洗牌趋于白热化。
向产业链上游的扩张将成趋势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催生国内家纺业兼并整合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中国家纺企业需要尽快通过并购等手段,培育与国外跨国集团同场竞技的实力;二是国内包括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行业政策导向调整,迫使国内家纺行业寻求创新能力增长点,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传统行业的家纺业实现创新型发展并非易事。未来家纺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在于设计与印染,而不是传统的缝制。”董服龙说。 他告诉记者,在批量生产中,原创设计需要布料的上色率、色牢度、缩水率、PH值等作为保证,这些都体现在印染技术上。“企业规模越大,质量越难以控制。家纺企业做大做强应有自己的印染能力作为保证。过去,红富士家纺一年要用2000至2500万米布,需要20多家小印染厂才能完成。因此,我们需要并购印染企业。” “家纺企业进军印染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沈元吉说,国内家纺业的竞争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进军关联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如博洋集团拓展百货连锁业,控股新江厦。二是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印染行业扩张。目前,产业链扩张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众多家纺企业的关注。 据专家测算,人均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每年新增的家纺类消费品需求就多达300亿元。当前国内家纺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销售规模在两亿以上的就算大企业,而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不到1%。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家纺行业的洗牌将会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