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利董事长王文彪带领职工十年治沙富民纪实
大漠十载 绿富同行
    2008-01-29    新华社记者:王欲鸣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山川秀美、草木葱郁的远古。脚蹬滚滚黄河的库布其沙漠,昔日的风姿荡然无存:牧人丢弃了草场,农人舍弃了家园,黄沙的魔掌试图抹掉这里的每一丝绿色,生命从这里消失。
  新的一页历史,是从十年前一个大漠之子面对一个沙漠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沙区百姓的苦难生活开始的。这就是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带领他的企业,毕十年之功,从企业的多年积累和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中拿出4亿元投入到库布其沙漠防治中,魔术般地使库布其沙漠的不少地方变了模样:绿洲连成片,甘草种成行,灌木乔木一望无际,湛蓝的湖泊点缀其间,鸥鸟翔集,牧民富足,游客流连忘返……

向“死亡之海”宣战

  “土细沙明色复黄,随时起风积成梁。远望千里无根草,只有马蹄三两行。”王文彪还清楚地记得十年前库布其沙漠的真实写照。
  1988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王文彪被选派到濒临倒闭的杭锦旗盐厂当厂长。从企业到产品发运站不足百公里的路程,因大漠阻隔需迂回330公里才能上站,每年多消耗运费1500多万元,而立足于发展的盐湖也随时有被沙埋的危险。
  “无路、无电、无水、无讯”的现状使这里仿佛与世隔绝,格外荒凉。牧民拉着骆驼去50公里的镇上购物,来回得走三天,一次得购半年用的生活用品……
  1995年,王文彪在杭锦旗盐厂的基础上组建了亿利资源集团,主导产业是无机盐化工。要想救活盐海子化工,必须修建穿沙公路,彻底打通库布其沙漠腹地和外界的交通。亿利人改写沙漠的历史,就从这里落笔。1997年,亿利资源集团与当地政府和民众联手,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打通了第一条纵贯库布其沙漠南北、全长65公里的柏油路,创造了“大漠奇迹”。
  茫茫沙漠,修路不易护路更难。过去,库布其每年70多场沙尘暴,漠风随意搬动沙丘扬起沙尘,粗糙的沙粒打得人们脸上生疼生疼的。鼻孔里、耳孔里都是沙尘,得眯缝着眼睛走路。土头土脸,却坚定不移!亿利人以这样的形象站在库布其的荒漠上!
  之后,亿利人又投资修建了4条全长170公里的纵向穿沙公路,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产品运输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沙区百姓“看病难、上学难、购物难、生产难、生存难”的问题。
  “我们那时修路治沙的认识远没有达到现在的保护环境、造福百姓、回报社会的高度,只是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必须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被动地走上了一条治沙之路。”王文彪毫不回避最初的想法。

库布其不是“坏小孩”

  亿利集团从穿沙公路防沙护路绿化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库布其不是“坏小孩”,沙漠不仅是可以治理的,而且是可以利用的。
  早在23年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就提出了“沙产业理论”,并预言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在我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一直致力于研究钱老沙产业理论的王文彪,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与沙漠的抗争中,他也尝到了甜头,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变沙害为沙利,将沙漠的劣势逐步转化为优势——发展了以沙漠甘草为主的中药加工产业和沙漠观光旅游产业,逆向拉动了荒漠化防治。十多年的实践中,亿利人探索并确立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割治理、科技支撑、产业拉动”的防沙用沙战略。按照这个战略,王文彪带领亿利人投资修建了5条全长234公里的纵向穿沙公路,实现了“分而治之”,而且路修到哪里,水电就通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并逐步延伸。
  以库布其大漠腹地和七星湖为轴线,大规模地在库布其沙漠的深处实施了全长约150公里、宽5公里左右的沙旱生林草和甘草的复合生态工程。
  在库布其沙漠的北缘和黄河的南缘,实施了东西全长200公里的防沙护河生态工程,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锁住了沙漠的北缘,遏制了大面积的荒漠化,控制了沙尘,保护了母亲河,实现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的战略目标。同时,亿利资源集团以市场化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机制,利用以甘草为主的沙旱生植物药材和大漠的自然风光以及10多年来荒漠化防治的生态成果,引进新技术,借鉴新理念,创建新机制,规模化地实施以甘草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和库布其沙漠七星湖旅游产业,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同时,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多年来积极推动国土绿化生态治理。鄂尔多斯市政府、杭锦旗政府出台的“明晰产权”“谁造谁有”“禁牧休牧”“收缩转移”等扶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也使亿利人的治理沙漠化行动更加如鱼得水。经林业部门测定,目前王文彪带领他的企业已整合绿化了库布其荒漠化土地2000多平方公里。

从“生态难民”到“生态富民”

  牧民道格陶,一个在库布其沙漠里生活了50年的“生态难民”。风沙一次次半掩了他的土屋,他一次次用铁锹“抢救”了自己的家园。
  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07年7月,他和另外分散居住在库布其沙漠深处的35户牧民,没花自己一分钱,喜滋滋地搬进了亿利资源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牧民新村。
  “我搬到这里后由一种身份变成了几种身份。”刚刚“用绿色换来的钱”买了一辆夏利小汽车的道格陶笑着为自己“定位”。
  道格陶用自己的“荒沙废地”使用权入股企业,成为企业的股民;他每年都参与沙漠治理,成为企业的生态工人;在企业为自己建的半亩大棚中种植蔬菜,成为菜农;在企业为自己建好的标准化棚圈中养羊养牛;闲暇时在紧靠新村的亿利七星湖旅游景区为游客牵马、拉骆驼挣钱。
  36户居民家家如此。他们来自散居在七星湖周边杭锦旗独贵特拉镇道图嘎查(村)的牧民。他们的草牧场面积很大,但几乎全部沙化。
  企业把分散居住在4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牧民搬出来,为的是打造“生态无人区”,让沙漠得到自我修复的同时,也让牧民过上崭新的生活。
  “防沙治沙光靠硬性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变输血为造血,用产业化的方式反哺沙漠治理,造福当地百姓。”王文彪感言。
  把“众富才是富”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王文彪,在实施沙漠生态工程中,也把沙区农牧民由“生态难民”变成了“生态富民”——“穿沙公路”使1.1万平方公里沙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得以畅通;3.2万多农牧民的农牧产品产销、看病就医、上学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农牧民“荒沙废地”使用权入股、返租倒包和一次性补偿的形式,与3512户农牧民签订了合作协议,当地农牧民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生态工人,每年有近万名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仅此一项,他们每年可获取6000多万元的直接劳务收入。

  相关稿件
·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审议纪实 2007-12-26
· 无锡市众志成城战蓝藻纪实:化危机为机遇 2007-06-29
· 纪实摄影的收藏标准 2006-11-15
·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去年煤炭产量近亿吨 2008-01-22
· 内蒙古2007年成为我国外送电量最大的省份 200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