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1-17 本报记者:沈翀 俞俭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朴实自然的小水景、刷黑的小区环形大路,道路线、停车线整齐划一、中心花园绿树成林、假山坡地曲折错落……走进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黄埔人家”,就像走进一个高档住宅区,而实际上这里的房价每平方不超过2700元,住的全是廉租户和中低收入家庭,其中包括40家廉租房住户。 外观优美是“黄埔人家”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占地38亩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由五栋11层的小高层、两栋6层的多层组成,整体绿化率达到35%,东西向两楼间距达120米,西南向两楼间距达50多米,视野开阔,空气畅通,再加上讲究的浅灰色外立面与绿色窗框、阳台框架搭配,整个小区犹如闹市区中开辟出的一处休闲胜地。穿过小区占地10亩的中心花园即是廉租房住户居住的两栋多层房。 廉租房的楼栋与其他楼栋一样配套设施齐全,单元一层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住户进出畅通无阻;每户牛奶箱和报箱全部入栋;同时,有线电视、电话线、宽带网、燃气管道等现代生活必备之配套设施全部入户。此外,廉租房在提供给困难户以前已经进行了简单装修,厨房、卫生间设施齐全,墙面也进行了粉刷,拿到钥匙就可入住。据介绍,这40户廉租房住户全部为无房户,残疾人家庭占到了一半。 廉租房住户汤荣花在2006年6月看房子时和亲戚一度以为走错了门不敢上楼。她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房子会这么好,2002年离婚后我与患有智障的女儿相依为命,没有房子、收入每个月不到400元,生活特别颠簸,最多的一年我们换了四次地方,听说分到廉租房了,租金每个月就33.6元,也没抱太高的期望,哪知道环境这样好。” 新房有58平方米,二室一厅,有卫生间、厨房,两个阳台,南北通透没有暗房,下楼就是花园,还有物业的清洁员天天打扫楼道。她打开门,用手在楼道的扶梯上摸一下,笑着说:“你们看,一点灰都没有。”她说:“亲戚朋友都羡慕得不得了,说是比一些五六千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还舒适。” 38岁廉租房住户杨丹高位截瘫,一家三口全靠丈夫在外面打零工撑着。她说:“过去租的房子是私房外面搭的一间12个平方的小棚子,转个身都不方便,现在住房条件改善了,丈夫的工作成了难题,我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爱人的工作不能离家太远,家里挺犯愁的,物业考虑到我们的困难主动提出让爱人到健身房帮忙,当时心头的一块大石就落定了。小区的物业服务也很周到,经常上门问住户意见,经常说如果爱人不在时家里出事了可以直接找物业帮忙。” “黄埔人家”公共设施齐全。为了确保小区安全,小区建立了全方位的智能化系统,即智能一卡通系统、远红外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保安巡视系统、消防联动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同时,将每栋楼的架空层设计成了方便住户学习、娱乐的公共设施,包括图书馆、学生托管中心、文化娱乐室、体育健身室、中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在文化娱乐室记者看到,这个占地好几百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成了练声房、舞蹈练功房、书法室、摄影交流室以及已经装好十多台电脑的小网吧。随行的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在附近训练的残疾人合唱团已经准备把练声的地方挪到这边来,卡拉ok系统基本上都调试好了。 在软件配套上“黄埔人家”也花费了不少心思。记者看到,小区的花树丛中有不少宣传爱护树木花草、充满文明温馨的提示牌,并配有舒缓的背景音乐。“黄埔人家”还邀请湖北省美术学院的专家为小区配置了各类美术作品:如在儿童活动中心配有儿童画作品;在中老年活动中心配有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图片;在中心花园两边的休闲长廊配有艺术家丰子恺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系列漫画;图书室里挂有中外名人的图像和他们的著名格言。此外,考虑到住户经济一般都比较困难,“黄埔人家”配套建设了20余个商业服务小门点。加上体育健身中心、学生托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小区自行车停放处等服务岗位,预计可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 采访后记者发现,“黄埔人家”有一些数据算起来非常“惊人”,比如这里工程优良率达100%,小区整体夺得武汉市房屋建筑工程的最高奖“黄鹤杯”;住户人均拥有1平方米的公共设施,拥有1平方米的绿地,这些数字甚至超过了目前一些高档住宅区的标准。 “黄埔人家”的开发商武汉市江岸区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袁善炎说,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一直都没有明确的标准,老观念里经常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与贫民区、房子质量差等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只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全可以做出高质量的住房,总体计算下来我们的投入并没有超过前期预算,而且还保证了自己3%的利润。 记者了解到,“黄埔人家”已成为武汉保障性住房的“样板”,目前武汉国土房产部门已以它为蓝本出台了经济适用房建设标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