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销食品质量监管"有短" 出口企业备受牵连
    2007-11-23    本报记者:郑天虹 吴其冰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由于国内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体系不完善、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漠等原因,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发生,不但引起国内消费者的恐慌,而且还引起国外对中国出口食品安全性的严重关切,导致中国食品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刚过去不久的102届广交会期间,国内的农产品出口商建议,我国处理食品安全危机,需要在加强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兼顾国内食品的质量管理,避免因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对出口市场造成冲击。

  蜂产品造假,使出口企业产品海外声誉受损。本报资料照片
国内市场负面新闻 “中国制造”海外蒙羞

  福建蓝湖集团董事长刘郑美向记者介绍他今年7月在美国考察时的遭遇。他说,当时正好遇上国内暴出“纸馅包子”事件,美国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弄得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那时,明明对中国的产品打击得很厉害了,又来这么一个报道,无疑是雪上加霜。尽管后来澄清了“纸馅包子”是假新闻,但很多美国人却有了中国人喜欢造假的坏印象——不仅产品造假,连新闻也造假。
  刘郑美说,即使是一个虚假的“纸馅包子”新闻,在国际舆论中也造成巨大反应,使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再次高度关切。美国一些零售商店甚至公开打出招牌,“不卖中国货”。
  广交会上,美国客商托尼·霍南对记者说,有关中国内销产品的负面报道,会对中国外销产品在海外的声誉造成影响。现在,海外客商也逐渐了解到,中国内外销商品的区别。“外销商品要达到的是我们的标准,否则进不了我们的市场。而在中国国内销售的商品,似乎质检标准并不太严格。”

出口食品安全失信 源于国内市场问题

  “红心鸭蛋”“多宝鱼”“毒大米”等一宗宗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经境外媒体大肆炒作,所谓中国食品威胁论在国际间甚嚣尘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给中国食品出口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纷纷提高我国食品的准入门槛,设置贸易壁垒,一些国家甚至明令禁止进口中国的一些初级农产品,食品出口面临严峻形势,初级水海产品、畜禽产品等增长缓慢,相关产业受到严重打击。
  吉林延边宝利祥蜂业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惟一一家对欧盟出口蜂蜜拥有许可证的企业。前不久,根据与外商签订的协议,宝利祥公司从大连港装载了10多万元蜂蜜运往西班牙,但是,货轮抵达西班牙港口,当地海关不允许货物上岸。
  吉林延边宝利祥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春生对记者说:“一次,公司就损失了十几万。所以,面对欧盟贸易壁垒,很多国内企业都不敢做生意了。你的产品质量本没有问题,但都说你有问题,咱们又打不赢这官司;咱们企业也没这么大的能力去应对。”
  宝利祥出口欧盟受阻,问题出在之前湖北等地被曝光的“人造蜂蜜”事件。一些造假分子直接用饴糖、糖浆冒充蜂蜜,这种假蜂蜜不但没有营养价值,而且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喝了还可能加重病情。“人造蜂蜜”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国际社会对中国产的蜂蜜制品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欧洲很多大型超市甚至明确表示,不允许中国蜂蜜或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蜂蜜上架。
  目前,蜂蜜造假的情况在国内市场很突出。新疆绿康罗布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刚说,蜂农造假是源头。为了节省成本,蜂农买砂糖掺进蜂蜜,一斤砂糖在新疆的价格是三至四块钱,如果一箱蜂蜜里掺入30%的砂糖,蜂农的利润就可翻两倍左右。
  宁波金腾蜂业有限公司业务主办梁铁军说,不仅仅是造假,而且带病蜂产的蜜也可以在国内市场上流通。可见,国内的质检监管力度与国外相距甚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做出口的企业一般不愿意做内销,对他们严格按出口标准生产的蜂蜜而言,是不公平的。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天津口岸出口蜂蜜2256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8%,其中对欧盟出口下降79.2%。在102届广交会期间,没有一个欧盟客商与宝利祥等蜂业有限公司洽谈业务,中国公司成了“人造蜂蜜”事件的受害者。
  不仅是蜂蜜行业,茶叶在内外销上对农残等指标的检测标准也很不同。福建蓝湖集团董事长刘郑美说,现在出口欧盟的都是有机茶,是完全无污染的,土壤、有机化肥、杀虫剂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连茶园都要求建在距离公路50米以外,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有机茶与常规茶相比,成本提高了一倍。但在茶叶或茶基地检测标准方面,国内市场就管得很松,所以我们一般也只做出口。

监管“内外有别” 重出口,轻内销

  以出口农副产品为主的福建蓝湖集团认为,政府在应对食品出口危机时,往往比较注重查处涉案企业,整顿出口秩序,严格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却忽略了对国内市场上食品质量问题的关注,使国内市场上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国食品出口的软肋。
  福建蓝湖集团董事长刘郑美说,现在国家的大部分精力可能都放在出口检测上,重点放在外贸企业,出口企业,出口工厂。内贸部分,目前还是不够规范。
  其实,工厂在收购蜂农的蜂蜜时,完全可以检测出他们在造假。但是,“你的厂拒收,别人的厂会要。原因就在于,(这种蜂蜜)你可以不在国外市场卖,而在国内市场卖。”殷刚举例说,在新疆尉犁地区,可以随处见到蜂农直接在公路边销卖蜂蜜,不少人以为接近源头的东西更天然,其实,蜂农已经在这些蜂蜜里掺了砂糖,这部分蜂蜜连正规的销售市场都没进,如何控制得了?
  刘郑美认为,相对出口管理,国内市场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存在的各类问题比较突出,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食品加工环节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食品安全事故和事件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会对出口产品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刘郑美呼吁,国内市场的监管力度应该大一点,否则对出口企业打击很大。

内外销商品质检标准 “并轨”是大势所趋

  不少出口商认为,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恢复国际市场对中国食品的信心,不单需要制定严格的出口食品质量标准和许可证制度,还需要制定与国际市场相统一的内销产品质量标准,并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彻底杜绝国内产品质量问题向出口市场溢出。
  中粮集团公共关系部总经理刘云说,将来国内、国际肯定是要接轨的,国内百姓没有理由必须要用低劣的产品。凭什么好的东西就要给外国人?我觉得将来的标准肯定是要一致的,不应该分国内和国外。
  刘郑美说,如果国内市场也规范起来,或者国内市场的标准与国外市场一致,国外对中国的产品会更放心。
  出口商普遍认为,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每个国家的经济都无法独善其身,市场也不能再按照国际和国内两个管理领域区隔,国内国际市场休戚相关,必须统筹协调好两个市场管理制度的对接,彻底改变国内食品安全领域监管相对混乱的局面,提升国内市场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负责广交会农产品展馆协调工作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行业经营比较分散,小企业多,国内食品安全形势还不能得到根本的扭转,来自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压力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明年的出口将更困难。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建议,当前比较紧迫的工作,是要抓好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重点食品的质量,重点整治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暴露出的问题,打击生产经营中的假冒伪劣行为,逐步恢复市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相关稿件
· 罐头成为我国食品出口最大宗产品 2007-11-22
· 杨明亮:英加等七国食品安全实行统一管理 2007-11-21
· 中外食品的不同遭遇 2007-11-21
· 奥地利食品周昨在沪开幕 2007-11-15
· 法食品巨头达能集团多种措施应对牛奶涨价 200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