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陕西果农对“生态文明”的朴素理解
“红苹果带来好日子”
    2007-11-14    记者:张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西安11月13日电 “过去开荒种粮,尘土飞扬不见粮;如今栽树种果,花果飘香住新房。”在陕西省洛川县方厢村一座二层小楼内,果农贺树昌一边将大红的苹果摆上茶几招待客人,一边感叹生活的变迁。
  方厢村地处干旱少雨的陕北黄土高原,近年来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农民逐渐摆脱贫困。贺树昌家里五口人,栽植11亩苹果,今年卖果收入超过10万元。
  方厢村414口人,不可能家家都这样富吧?见记者有些怀疑,贺树昌亮出了全村“家底”:“全村1300亩苹果,今年挂果面积1000亩,销售总收入超过600万元。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1/5。”
  方厢村的变化是洛川农村巨变的缩影。洛川全县16.1万农民,到2006年底栽植苹果50多万亩。去年农民人均收入3371元,成为陕西省除西安市郊县以外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县(区)。
  红苹果让旱原农民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器,穿上了名牌服装。方厢村农民去年一年就购回家用小轿车四辆。贺树昌说:“日子好了,要感谢国家的政策好。如果没有退耕还林,方厢村还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贺树昌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我理解在黄土高原种苹果就是走生态文明之路。苹果绿了荒原,富了农家,改善了生态,减少了风沙。”
  据了解,洛川农民种植的50多万亩苹果,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8.4个百分点。全县年降雨量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621.9毫米,增加到642毫米。目前,洛川县围绕苹果加工、销售带动起13个产业。高峰时期,每天到洛川运果的车辆有300多辆,吸纳外地劳动力一万多人。全县大小饭馆、旅店增加到100多家。全县摩托车四万辆,手机用户12万户。
  贺树昌说:“环境好了,村里的风气也变了,连娃儿们都有出息了。”2000年以前,方厢村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现在全村大学毕业生已有六名,在读的还有10余名。贺树昌说:“现在,老百姓的干劲更足、投入更大了,争取成为全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模范。”
  据了解,洛川县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苹果产业发展。到2015年,使全县苹果总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超过8000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