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愿望”承载百万农民工重托
    2007-11-05    新华社记者:刘健 郭立 朱薇    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4日,重庆迎来了首个“农民工日”,此前,1800多位农民朋友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自己的呼声,涓涓细流饱含殷切盼望,由重庆市劳务办收集整理,汇聚成表达农民工诉求的“十大愿望”。
  农民工胡佐权说:“应该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让农民工的意见有反映的渠道!”

生活难:难在社会保障

  【农民工愿望】城市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但农民进入城市后生活如何保障?在十大愿望中,有三个愿望反映生活难:农民工们希望能获得与城里人相同的社会保障;希望能在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希望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倾听声音】农民工彭祥明说:“我估计80%的农民工要想留在城里还是很难,第一是居住问题,第二是就业不稳定,第三是社会保险问题。我从1991年就在重庆一个执法单位做临时工。市政府出台文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给临时工补办养老保险,但直到现在单位也不给办。”他表示,如果单位给他办养老保险,他马上把户口迁到城市,把父母接到城里,心里就踏实了。
  有的企业在社保种类上“打折”。农民工陈宗仕来电说:“企业老板只愿意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员工希望还能参加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
  对于企业的违法行为,农民工想举报又怕报复。在重庆一家保安公司工作的陈先生在电话里说:“进单位的时候,单位承诺给我们买保险,但一直都没买。我们向劳动部门反映情况,劳动部门让我们以实名写申请。我们担心会被单位辞退,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层措施】城乡保障无差别化是重庆城乡统筹改革的方向。今年10月,九龙坡区率先启动了“城乡合作医保”办理,范围覆盖所有具有该区户口、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和农村居民。今年7月起,重庆市开始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全市已有两万多农民工入保。
  九龙坡区区委书记郑洪认为:“如果农民进城不能享受相应的市民社会保障制度,那么城市户口只是一张废纸。作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九龙坡区,规定农民进城变市民后,在子女入学、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与城里人同样待遇。”

进城难:难在住房户籍

  【农民工愿望】对于农民来说,安身立命这个需求现实而又具体。他们希望能在城市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希望能在城市落户;希望子女在城市读书不再难。

  【倾听声音】一位璧山县来重庆打工的农民工说:“我希望政府多建一些农民工公寓。有了公寓,农民工在城市里就有了个家。”农民工对住房的要求到底有多高?农民工李通胜发来电子邮件说:只要能有一间10平方米的住房和厨房加卫生间,就基本能解决问题了,配套有水电气,最好能有电视信号。
  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很多农民工都来电询问,在城市购房办按揭时是否限制。在重庆打工的巫溪县农民田国民打来电话说:“我和老婆在城里打了几年工,想买套商品房,却没法申请按揭。我们能够支付银行首付,但银行还是没有批准贷款申请。”
  户籍问题直接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位农民工发来电子邮件投诉:“看到报纸上登了不用再交借读费的新闻,我们有些农民工家长把报纸拿给学校看,老师却不屑一顾说,我不管那么多,反正你要来我学校读书就要交借读费,就这么简单。而这个学校是指定的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每学期却收借读费500元,还要交学费。”

  【基层措施】重庆市规定,农民工在重庆主城区购买成套商品只要实际居住即可申请迁入登记为城镇居民。从今年11月1日起,重庆市农民工首次购买城镇商品房,可以享受契税全免优惠。
  南岸区区委书记张季说,凡在南岸区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或在南岸区工作满五年以上的农民工,均可购买低价房。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就应该得到回报。

维权难:难在制度落实

  【农民工愿望】在十大愿望中,农民工迫切地表达着想与城里人享受同等权利的诉求。有四个方面反映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希望能享受与城市职工一样的工资福利;希望能有一定的休息权利;希望市民能善待、理解、包容农民工;希望能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倾听声音】奉节县农民工胡从军说:“在主城区打工四年了,企业从未办社会保险,劳动合同也一年一签,摆明了就是要逃避责任。”法律政策规定企业要与打工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往往得不到执行,这一尴尬随处可见。
  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一家国有企业打工的秦先生说:“我在企业打工14年,但与正式职工待遇不同。他们有公积金、养老保险和医保,而我们农民工的只有养老保险和医保,工资也比正式职工低很多。”重庆市市劳务办介绍,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农民工很容易“受伤”。进城农民工朱时君建议,政府应牵头建立一个专门的农民工维权组织。热议多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没彻底解决。在一家建筑企业打工的段先生反映,工人工资得不到保障,从4月份到现在企业都没有发工资了。

  【基层措施】重庆市出台的国内首个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做了明确规定。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工、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三大群体将长期共存。重庆市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就是按照这三大群体分类定位,对农民工着眼于“离土务工”向“弃土进城”或“返乡创业”转化,从关键环节入手设计“农民变市民”的全新机制,使其“壮有业、老有养、少有教、居有房”,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制度框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