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这些都是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有车一族”耳熟能详的轮胎品牌,而消费者对于中国本土轮胎品牌认知和熟悉的程度则几近空白。这种认知程度的反差客观地反映着一个现实:中国轮胎本土市场尤其在中高端领域长期被洋品牌称霸天下。可喜的是,目前这种格局随着本土轮胎企业的成长壮大将逐渐被改变。国内诱人的市场空间正吸引着一批本土轮胎领军企业将发展的战略重心锁定国内市场,开始与洋品牌虎口夺食。
|
本报资料照片 | 洋品牌在国内轮胎市场称霸
近年来,在免征子午胎10%消费税、取消轮胎项目行政审批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轮胎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轮胎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占世界轮胎市场份额的9%。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鞠洪振介绍说,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前景,极大地吸引了世界跨国轮胎制造商到中国投资建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轮胎自主品牌相继被外国收购,外国产品在国内中高端市场形成强势,而中国自主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与竞争对手拼价格,几乎没有利润。 有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轮胎中高端市场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只有10多家,而外资和外资控股企业已有包括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等行业三巨头在内的20多家企业。据了解,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轮胎企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在中国合资或合作建立了数量不等的生产基地。两年前,在与民营企业山东陆通轮胎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合同后,全球第五大轮胎生产商倍耐力集团宣告进入中国市场,最近,德国轮胎企业大陆公司也透露,准备在中国投资建厂……跨国轮胎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跨国大型轮胎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在国内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子午胎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如在轿车轮胎中,外资企业占有70%的市场份额,国有和民营轮胎企业仅分得三成的市场,而且都主要集中在换胎市场,在原配轮胎市场占有率很低。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仅在载重轮胎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因为国内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及一系列超载现象的出现,使国内企业很早就开始在载重轮胎上进行改进设计,因此,载重轮胎发展很成熟,国内轮胎与国外轮胎的差距不大,国有和民营轮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其余的被外资企业占有。 有业内人士认为,某种意义上,中国消费者在轮胎消费上的不很成熟,也为轮胎企业,特别是世界轮胎巨头掘进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当前,中国汽车市场迅速增长的势头,仍在刺激着全球各大轮胎制造厂商大力扩展在华的制造业务。
本土领军企业转战国内市场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市场空间,一边是外资企业的市场强势,处于夹缝中的国内轮胎企业长期以来对于国内市场的策略都保持着低调和守势。 然而,今年以来,一些本土轮胎企业加大力度进军国内市场的声音多了起来。国内最大的子午线轮胎出口创汇基地——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简称“华南轮胎公司”)日前对外正式宣布,将逐步提高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将战略重心从海外移师国内,并推出一系列市场营销战略。 然而,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国内轮胎市场分为“三大方阵”,第一方阵是以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优势在于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高速度级等子午胎市场;第二方阵则是以韩泰、锦湖、佳通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优势在中档的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等;第三方阵为国内企业,其竞争优势则仍局限于以低廉的价格占领部分市场。 目前,这些跨国轮胎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的策略已由品质策略——完善服务——价格比拼,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长期处于第三方阵的国内企业要从外资企业虎口夺食,胜算几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些本土领军企业已形成完整的自主技术研发体系是首要的竞争优势。这些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确定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面向高端市场的发展思路。在技术上走了引进—消化—吸收—提升的路径,已形成自有的技术体系,产品在设计、研发和质量等方面与国外一二线品牌不相上下。 华南轮胎公司靠创新持续发展,每年都有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诞生。今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条跑气保用轮胎和26英寸V级宽断面高速扁平化轮胎,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全世界只有七个国家能生产这种高性能轮胎。 另一方面,国内轮胎领军企业大多有开拓海外市场的经历,其前些年国际化运作经验将成为今天与洋品牌竞争的又一大优势。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80%以上的产品供出口,远销欧美、澳洲近110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较高的海外市场认可和赞誉。该公司董事长史国铸认为,本土企业搏击海外,在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鞠洪振认为,随着更多国内轮胎领军企业转战国内市场,轮胎土洋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将由此加剧。而本土品牌将原来应用在海外市场的先进轮胎设计、生产技术应用在国内销售的轮胎上,并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开拓营销渠道、提升附加服务等措施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将显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土洋轮胎企业加剧市场竞争
虽然本土轮胎企业的竞争优势日益增强,但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分食到更多的份额并非易事。业内专家建议,首要的市场策略应“先做替换胎争取配套胎”。 据史国铸介绍,按照国际市场惯例,替换胎市场将占据轮胎市场七成的份额。而中国消费者现在则越来越重视轮胎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市场空间将不断增大。因而,要争夺国内市场,可先从替换胎做起。 在先期投入做替换胎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国内知名汽车厂家的配套资格,按照整车的设计同步设计配套轮胎,如此企业便能获得一笔稳定的市场收益。 与此同时,市场开拓区域逐步推进。在加大品牌宣传和服务的过程中,专家建议,宜先将重点放在珠三角、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区,然后再辐射到全国范围。企业也可通过赛事、公益活动等来进行品牌推广活动。 “国内市场消费者对‘洋品牌’轮胎的盲目崇拜将成为本土企业开拓市场面临的较大障碍。”鞠洪振认为,“其实,国产优质轮胎和在华的国际十大轮胎名牌生产企业生产的轮胎质量相比,差距已不大。消费者往往抱着‘买得起马就配得起鞍’心理选择国外名牌。” 鞠洪振认为,要改变这种消费偏见,有赖于国内企业坚持不懈地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经得起市场考验,形成良好的口碑,让消费者自愿地支持民族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