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是一种珍贵的纯天然保健食品。由于我国蜂胶质控标准落后,蜂胶产量虽大但产值很低,严重影响了出口创汇。 记者最近从广州举行的蜂胶国家标准审定会上获悉,应用现代指纹图谱技术建立蜂胶质控平台的科技攻关项目获得突破,蜂胶新“国标”有望在年底前或明年初出台,将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国产蜂胶的国际竞争力。
蜂胶原标准落后质量下降市场混乱
蜂胶是蜜蜂从胶源植物上采集的树胶,经加入蜜蜂分泌物调制而成的复合物。它也是蜂产品行业中附加值、利润率最高的单品,全球蜂胶的主要产地在中国和巴西。 广州宝生园公司总经理郑尧隆说,虽然中国蜂胶产量很大,但由于技术落后、质量难以保障,中国蜂胶售价明显低于国际市场优质产品。据了解,目前国际上的蜂胶行业年产值17亿元(人民币)左右,而中国产值仅为2.4亿元。 郑尧隆介绍说,巴西原料蜂胶价值为260美元/公斤,但中国蜂胶价值大约只有500元人民币/公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蜂胶产量并不高的国家大量从中国进口蜂胶原料,然后将深加工后的产品再高价卖到中国获取高额利润。 我国蜂产品生产一直是传统性饲养,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规范性依据,尤其对蜂病的用药缺乏规范性和可控性。由于蜂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而导致的外商拒收、退货、扣留、索赔、撤销合同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给我国蜂产品生产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产品外贸声誉。2002年初,欧盟发出禁止进口中国蜂蜜的指令,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蜂蜜出口也几近停滞。加之国内蜂产品市场混乱,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我国在加入WTO后本应成为优势行业的蜂业发展。 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产品监控缺乏力度和依据,无法保证蜂产品安全性生产,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很大的蜂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了尽快扭转我国蜂产品质量不佳状况,制定蜂产品中的兽药残留限量和进行控制标准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步骤。
科研攻关突破原标准落后“瓶颈”
目前,蜂胶质控标准指标较落后,无法科学地评价其质量,社会上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个案屡见不鲜。 从2005年起,广州市宝生园公司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开展了一项名为“蜂胶质控平台及质量标准化评价平台的构建和应用研究”的科技攻关。这是蜂产品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项目,应用现代指纹图谱技术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建立蜂胶质控平台,确保蜂胶质量稳定可控。 据资料介绍,蜂胶中含有不下数百种生药成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类黄酮。蜂胶中的类黄酮有34种之多,是蜂胶的精华,而如此丰富的成份是一般天然食物中少见的,也是蜂胶经济与医学价值所在,因此,类黄酮的含量一直是判断蜂胶品质的重要指标。 此研究项目综合利用新技术,分别对蜂胶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等挥发性物质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建立指纹图谱库,并通过应用色谱光谱技术对重金属、砷盐限量和农药残留量研究,制定限量标准。 今年8月21日此项目通过了广州市科技成果鉴定。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所长朱盛山等专家认为,此研究制定了蜂胶的指纹图谱、指标成分、重金属、砷盐和农药残留量的企业质量标准,也为修订蜂胶国家标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数据。
新“国标”有助提高国产蜂胶的国际竞争力
由中国蜂产品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广州市宝生园有限公司、北京天恩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研究所、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等单位参与制订的蜂胶国家标准审定会8月21日在广州举行。 中国蜂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子健说,过去的蜂胶行业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农业部的,一个是原国内贸易部的,标准不太一致,而且有的指标过于宽松,有的虽然作了量化但有很大局限性。旧标准对生产单位技术手段要求过于简易,最近几年国产蜂胶质量有所下降。 他介绍说,这次专家审定最新修订的蜂胶国家标准,相对旧的行业标准,更加符合目前蜂胶产业的发展需要,比原来的有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对感观鉴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因为有些情况下感观鉴别往往比技术手段鉴别更便捷有效;二是成分指标比以前有所提高、更加清晰。统一标准后,将对行业起正确引导作用,扭转质量下降趋势。 据了解,旧的行业标准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采用定性的方法来判定,而新的国家标准是采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来定量测定总黄酮,此方法更加有利于判定蜂胶质量的好与差。 李子健透露,目前,新修订国家标准已正式进入报批程序,已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经审批后,估计将于今年年底或下年初发布实施。 技术标准是产品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筹码。广东省蜂产品质量检验站主任李立群说,本次蜂胶国家标准的推出,将有利于整肃蜂胶行业市场,为建立我国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