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企业正在遭遇重组整合之“困”
    2007-09-13    本报记者:周甲禄 王敏 廖君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在国际钢铁产业集中度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却在逐年下降,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日前在武汉召开的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与会专家表示,伴随着强强联合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兼并重组已成为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旋律,中国钢铁企业亟待摆脱“重组”之困,重新走并购联合之路。

全球并购热潮下国内钢铁企业步伐缓慢

  近年来,国际钢铁业并购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此背景下,国内钢铁企业近几年也迈开了联合或兼并重组的步伐。2003年到2005年间,东北地区的三家特殊钢企业——大连、抚顺、北满重组成东北特殊钢集团公司;武钢与鄂钢、柳钢联合;鞍钢与本钢联合;唐钢与宣钢、承钢联合;首钢控股水钢,首钢与唐钢合作成立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开始在曹妃甸建设临海钢厂,唐山建龙重组新抚钢,湖南华菱钢铁与米塔尔合资合作经营,香港中信泰富控股大冶特钢、石家庄钢铁公司等企业。今年8月1日,中国第三大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与昆明钢铁集团签署战略重组协议。
  但是,与国际市场上此起彼伏的并购浪潮相比,国内钢铁产业整合重组的进程却非常缓慢,而且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近年来,除了上述事例外,国内没有重大的兼并重组成果。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名义上实现了联合重组,实际上是联而不合、各自为政。
  就在国内钢铁产业并购重组脚步慢腾腾行进之时,国际资本却时刻在注视着中国市场,伺机进入:米塔尔除进入华菱管线外,也曾经瞩意过包钢、昆钢;阿塞洛则钟情莱钢之外,密切关注包钢和邯钢;俄罗斯北方钢铁公司有意投资通钢;韩国浦项与本钢在辽宁省建有合资冷轧和涂层板厂;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与鞍钢新钢合资建造第二条热浸涂层生产线;太钢已经与韩国浦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钢铁重组困在何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但中小企业比重较大,近年来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联合重组、兼并重组进展缓慢。2006年排名前五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4.8%,比2000年降低10.6个百分点。
  武钢战略研究室高级经济师邓虹峰表示,由于存在地区壁垒、利益分配、企业所有制差异等非市场性障碍,我国很多钢铁企业并购仅停留在表面,实质进展远远落后于国际步伐。
  邓虹峰分析认为,一些钢铁企业,特别是地方大型较强的国有钢铁企业,认为自己有实力,热衷于规模扩张,自己做大做强。一些企业虽然通过不同形式,建立了一些合作或共赢关系,但这些关系,要么只是增量上的战略合作,在存量上并无重组意向;要么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并非以资产为纽带,各企业的基本发展思路仍以自我发展为主,这样很难形成做强做大做精的合力,反而形成更多的重复建设。
  不少专家表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模式成了重组的障碍。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钢铁企业名义上都是国有企业,实际上已分割为中央国有、省属国有、市属国有,各级各地政府管各级各地企业的资产、人、事。在这种体制下,联合重组企业就成为有关政府之间进行利益协调、讨价还价的一个砝码。各地方从本身利益出发,习惯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
  此外,利益分配上的突出矛盾也是造成重组困境的因素之一。据了解,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是“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因此,有的地方和企业在研究联合重组有关问题时,担心联合重组后统一发展规划,不在本地区发展,将影响该地区的收入,只愿意搞松散型企业集团,不愿搞以资产为纽带的联合重组,成为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的一项利益障碍。

合并重组是中国钢铁做大做强必由之路

  权威人士认为,面对国际企业纷纷加快重组洗牌、不断涌现新的钢铁巨头的情况下,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钢铁产业和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走“自我积累”式发展的老路显然行不通。强强联合,合并重组是必由之路。
  然而在现存的利益格局下,如何突破当前国内钢铁企业重组发展困境呢?专家认为,可能的途径在于加快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步伐,推进地区和大型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
  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对于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出国家未来发展钢铁产业的思路:将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工作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支持大型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
  有专家表示,我国钢铁工业打破目前的行业发展格局,实现联合重组、兼并整合的重大突破,将取决于国家推动钢铁工业重组整合的力度,对于棘手的钢铁业跨地区重组,要采取“政府+市场”的模式,具体说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国家出台钢铁行业总体并购政策,重点支持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有经验的优势大企业进行行业并购整合,这样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龙头企业。二是国家推动区域间并购重组工作,出台维护一些地方既得利益政策,对一些省市间的既得利益进行照顾,扫除跨区域并购的利益障碍。三是加大力度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钢铁产能,限制各地盲目扩张或上项目,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联合重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