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8-16 记者:王莉 实习生:唐瑾瑾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本报讯
随着亚洲国家“银发社会”的加速到来,劳动力增长放缓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正变得尤为突出。我国虽然正面临着劳动力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压力,但人口老龄化将会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同样不容忽视。 在15日闭幕的亚洲就业论坛上,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的话题成为国际劳工组织代表以及亚洲国家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 国际劳工组织有关人士称,亚洲国家老龄化形势严峻,青少年劳动力正在不断减少,整体劳动力供给增速趋缓,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亚洲国家甚至提前遭遇了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压力,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也将面临整体性劳动力短缺。 国际劳工组织所作的“亚洲人口和劳动力前景预测”显示,亚洲大部分地区将继续获益于有利的人口趋势,主要工作年龄(25至54岁)的人口比例将继续增长;但由于生育减少且人口增长减缓,2015年后东亚地区工作年龄的人口比例可能会很快降低。 实际上,工作年龄人口降低的压力已经波及到了日本。日本的一位与会代表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等因素,日本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缩水的状况。数据显示,日本的劳动力供给从1999年开始减少,目前新退休人员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新生劳动力。2006年至2015年,日本劳动力预计减少7%。 亚洲其他国家也面临着劳动力增速放缓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亚洲劳动力增速将从1996年至2006年间的1.6%下降到2006年到2015年间的1.3%。预计中国、韩国、斯里兰卡和泰国将经历大约5%或更少的整体增长。国际劳工组织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比例转变的进程,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历史上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迅速。未来,中国也将面临劳动力短缺以及老龄化劳动力带来的其他社会和经济后果。 国际劳工组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判断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同。“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虽然近期内不会出现整体性的劳动力短缺,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对劳动力的强劲需求,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迟早会到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专家翟燕立如此表示。 翟燕立说,我国上海及部分东南沿海省份目前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这些地区的劳动力缺口虽然主要集中高技术人才、低端体力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但实际上与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老龄化问题有着必然联系。 翟燕立分析认为,我国虽然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尤其是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社会经济绝对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再加之GDP持续高速增长、人民币不断升值、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等因素,全国性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还未出现。 “在劳动力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只有国家的绝对经济水平发展到比较高的程度,从而导致对劳动力整体需求增大,才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中国短期内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翟燕立如是说。 国际劳工组织的代表认为,破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难题,可以通过延长劳动者工作年限,提高老年工人就业能力,促进生命周期后一阶段体面劳动,以及向工人下一代转移技能和知识等方式提高对劳动人口的利用效率。日本的一位政府官员在论坛上表示,日本将从明年4月起实施一系列措施应对人口减少、劳动力缩水状况,其中包括延长劳动者工作年限,取消招聘时的年龄限制,确保年老人就业持续性,以及提高女性就业率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