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瑜互见的细节 从早餐、房价、报贩看福建
    2007-08-13    本报记者:苏晓洲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近期从内陆的湖南出发,走访福州、泉州、厦门,感受这个“出海口”的经济与人文脉动,发现其间有不少瑕瑜互见的细节。

省会机场太远商务旅行要走捷径

  在湖南,传统上与广东联系紧密,对福建相对感到生疏一些。
  从长沙乘飞机去福建,有朋友告知说,福州机场离市区比较远。
  飞机从长沙飞到福州长乐机场,仅耗时1小时。下飞机后,记者在机场班车上接到《经济参考报》来电,要求迅速将2张图片发回报社。
  考虑到用无线网卡和笔记本电脑发图不大可靠。记者有些“经验主义”地回答说:“等到了福州市区,我马上通过宽带发稿,请稍等。”
  但坐了约半小时车后,车窗外夜色中出现的都市仍是福州马尾港一带——长乐机场离福州中心有约50多公里。
  花费了比从长沙飞福州差不多的时间到达福州市中心后,记者马上把图片发往北京,但被告知已太迟,报社决定放弃配图。
  此番经历,让人觉得福州机场区位不够便捷。福建的朋友们说,福建经济最发达的是厦门——泉州——漳州这个闽南三角地带。来福建作商务旅行,如果不必经停福州,应该直飞泉州或厦门。后来记者便遵嘱从泉州返湘,果然很快捷。

特色早餐难寻酒店服务略显粗放

  在“泛珠三角”这个GDP占中国1/3的区域经济板块,广东、福建综合实力在除香港、澳门之外的九省区中称雄。按理说福建的中心城市,应该“起得早”、“睡得迟”,服务业发达。
  福州夏日的清晨,大街上棕榈摇曳,芒果树硕果累累,白兰花芬芳醉人。但记者走过福州闹市区的几条街道和小巷,除了一家洋快餐店,很难见到有地方特色的早点、早茶食肆。无奈,记者只好在一个街边小吃亭买了两个包子和一袋豆浆,没有座位,只能边走边吃。
  午饭在福州一家人气很旺的酒楼解决。席间,记者请服务员将一大盘炒粉给桌上三个人分一下。服务员小姐大惑不解,半晌后鼓起勇气对我们说,“你们几位的碗太小,这盘炒粉这么多,让我怎么分?!”
  记者注意到,有的高档酒店里,客用电梯中经常有托盘、推车的酒店工作人员。在住店客人用早餐的餐厅里,有酒店员工着工装坐着看报,随后还取盘与客人们“共进早餐”。这些细节似乎表明,与长三角、珠三角那些“经济当量” 相近的地方比,福建的服务业,还有提升空间。

海水是绿中带着浅浅的灰

  走进厦门,新城区雄伟壮观,老城区清新秀丽。名闻遐迩的鼓浪屿,与传说中一样,浓荫如盖,风韵犹存。
  但从鼓浪屿上举目四望,海的对岸,可见大型火力发电厂、巨大的工业储罐、高耸的港口吊车和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有人介绍说,这一带还会发展起的一些新兴的工业或物流项目,有的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地位。
  也许受到近期内陆降水量大增的影响,鼓浪屿与厦门市之间的海峡中,海水不是蔚蓝色的,而是绿中带着浅浅的灰。海面上,枯草、烂木、白色污染物时时可见,成片漂浮的垃圾,甚至绵延长达百米。海中,没有人游泳,也见不到其他如冲浪、帆板之类“亲水运动”。鼓浪屿一片沙滩上,两个身穿泳裤的男子,站在海边,呆呆地看着一片垃圾缓缓飘过眼前。

“钱生钱”并非都“取之有道”

  记者在厦门随意浏览一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二手房资讯,发现此地商品房价格高的达到1.5万元/平方米至2万元以上/平方米不等,便宜的,往往也卖到6000元/平方米。但抱怨房价高的福建人不多,人们更愿意谈如何挣钱。泉州人小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底子很薄。“靠打工挣钱是不够的。”小陈说,他们两口子,所有的“活钱”都做证券投资,其中主要用来炒权证。
  一位在泉州金融部门供职的朋友告诉记者,闽南之所以能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关键在善于“钱生钱”。“不做投资,每年辛辛苦苦打工挣下的钱,房价上涨就会把你掏空。”
  当然,对财富的激情,也有些“副作用”。
  在福州一个报摊前,记者用10元钱,买份售价3.5元的地图。回来才发现,摊主没有找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在报摊还和摊主问过路,缓步离开,这人为什么不叫住我呢?
  在一家小百货店,记者想买包湖南产的烟。但店主递过来的货,包装就让人不放心。在另一家店,记者看到同一牌子的烟包装精致,便买了一包。回来后点燃一支发现,烟灰发黑结团,抽起来很费劲。记者一位同事尝了一支后说:“兄弟,你买的是假烟”。

报贩用精妙的“时事评论”卖报

  有人曾说,“闽南文化板块”自成体系,外地人很难融入。但在泉州、厦门,情况并非如此。无论是同泉州、厦门人一块“宵夜”,还是在大街上找陌生当地人问路。“闽南文化”表现包容:多数人能用普通话与外地人交流,没有不耐烦的神色。就连不会说普通话的闽南老阿婆,也指手划脚同你比划半天,直到你弄明白为止。
  “闽南文化”除了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泉州去厦门的大巴上,发车前报贩叫卖方式就很特别。
  “请大家关注山西‘黑窑工’事件。”一贩报男子说,“看了报道大家可以发现,这个事件在山西洪洞县境内已经存在了多年。当地人经常可以听到窑工被打骂的哭喊声,大家想想,这是否说明人情的冷漠,某些地方官员的不作为?报纸报道说,山西在向中央做检查,但我们也在等待,他们什么时候向社会做检查?”
  用精妙的“时事评论”卖报,记者首次遇到。乘客们也表现出了对卖报人的嘉许和认同,纷纷掏钱买报。记者回到长沙后,发现当天的重要新闻之一是山西省政府负责人向社会就黑砖窑事件公开道歉。联想到在福建长途大巴上那一幕,令人感慨。

  相关稿件
· 福建:“中国麻竹之乡”走出大山 2007-08-10
· 福建省推进沿海港口“两集两散”建设 2007-08-10
· 福建全力防抗“蝴蝶” 2007-08-10
· 福建城镇居民人均购买有价证券居全国首位 2007-08-08
· 福建优质企业加紧在境内外上市 2007-07-30